對 2008 年大選的初步分析似乎表明,候選人的膚色未能左右選民按下 奧巴馬 或 麥凱恩 的投票器。一些評論員稱之為首次後種族選舉。
但選舉後的仔細觀察揭示了這場歷史性對決更為細緻入微的情況。事實證明,多達五分之一的選民 更關心種族,而不是 其他因素,例如性別、當地報紙的認可或候選人的政黨。
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的政治學家布賴恩·F·沙夫納在 12 月份的《政治心理學》雜誌上發表的研究表明,對種族的擔憂可能意味著奧巴馬獲得的選票比他如果是白人時少 3%,這足以決定一場勢均力敵的選舉。“很明顯,如果奧巴馬是白人,他會比現在做得更好,”沙夫納說。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他的發現呼應了 其他研究人員 對 2008 年統計資料的類似調查結果。 然而,沙夫納的研究之所以突出,是因為他小心翼翼地試圖 выяснить 選民是否試圖掩蓋對種族這一高度敏感問題的偏見。這位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他稱之為“不引人注目的觀察性測量”的方法,試圖引出選民的真實觀點。
沙夫納采用了一種簡單的排名方法,以超越政治學家所謂的“社會期望偏差”:選民試圖掩蓋他們知道可能令人反感的觀點。選舉結束後,沙夫納要求 934 名受訪者(其中 825 人投票)對六個專案的重要性進行排名,從最有幫助到最無幫助地做出決定。
在名單上將種族排名較高的白人(其中包括候選人的性別、職業、政黨和其他因素)不太可能投票給奧巴馬。“較高”的定義包括名單上從第一到第四的任何排名,即使受訪者沒有將該類別排在第一位,並且可能想要隱藏他們的觀點,調查也能夠檢測到種族的重要性。
即使考慮到政治保守主義的衡量標準,特別是反對平權行動,這些發現仍然成立。一位反對平權行動但將種族排在最後而不是第四位的白人受訪者投票給奧巴馬的可能性高出 25%。 在 2012 年的選舉中,沙夫納希望使用相同的方法來檢驗,不僅是種族,還有今年新增的熱門話題米特·羅姆尼的宗教信仰。
一個著名的政治部落格 The Monkey Cage 提出了問題,即是否真的需要試圖推斷選民隱晦的觀點。喬治華盛頓大學的政治學家約翰·賽茲指出,即使更直接地詢問受訪者種族偏見,其他研究也得出了類似的結果。沙夫納為他的方法辯護,引用了出口民意調查的證據,這些證據表明社會期望偏差確實很重要。“如果人們在掩蓋答案,那將使 выяснить 這些答案的效果變得更加困難,”他說。
其他政治學研究人員在探索種族在投票中扮演角色的程度時採取了不同的方法。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候選人塞思·斯蒂芬斯-達維多維茨最近使用谷歌搜尋來檢測四年前的投票偏見。他比較了來自全國 200 個媒體市場的種族歧視性語言與奧巴馬選票損失的關聯程度:總的來說,種族問題導致奧巴馬在 2008 年大選中普選票下降了 3% 到 5%。
方法可能不同,但資訊顯然仍然相同:我們離達到後種族社會的崇高理想還很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