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你似乎能理解某些人——即使你對他們知之甚少?事實證明,可能存在生物學原因,使得我們更容易理解某些人,但不容易理解另一些人。研究人員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報告說,腦部掃描表明,即使只有一絲證據表明兩人有共同之處,人們也會將自己的價值觀和感受投射到他人身上。
來自哈佛大學和蘇格蘭阿伯丁大學的科學家表示,原因是神經細胞在自我評估期間會放電,當人們被要求預測另一個人可能的感覺時,神經細胞也會開始活動——前提是他們認為這個人會像他們一樣行事。然而,如果他們確信他們的同齡人不是同道中人,可以這麼說,這些神經元就會保持不活動狀態。
他們說,這項新發現為研究刻板印象如何從微小的種子發展成主要的誤解鋪平了道路。
“這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那些瞭解一些關於其他人的少量資訊的人,”哈佛大學心理學研究生、研究合著者阿德里安娜·詹金斯說,“可能難以就各種話題與那個人交流。”
在這項研究中,13 名志願者被要求根據簡短的素描對兩個角色得出結論,素描中只包含關於他們的基本資訊:一個角色被描繪成自由派東北人,就讀於一所小型私立學院;另一個角色被描繪成保守派中西部人,就讀於一所大型大學。
參與者透露了他們與兩個角色中的哪一個角色有更密切的認同感,並在他們的腦部透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fMRI) 掃描時,被問及了一系列關於那個人——以及他們自己——的問題。研究人員將檢查重點放在腹內側前額葉皮層 (vmPFC) 中的少量神經元,已知該區域參與自我參照思維以及情感。問題包括:他們是否喜歡成為關注的中心,是否喜歡印象派藝術,或者他們是否願意在朋友需要時提供幫助。他們還被要求預測素描中的角色會如何回應。
當研究人員詢問受試者自己的觀點時,目標腦區的細胞會放電;如果在此類問題之後詢問志願者最認同的角色,它們也會被啟用。然而,當受試者被詢問關於不相似的角色時,沒有任何活動。詹金斯說,結果“當然表明,對於我們認為與我們相似的人,我們有點自動地將 [我們自己的] 特徵的豐富補充賦予他們……”。
詹金斯說,她現在想研究在判斷與我們自己不同的人時發生的大腦活動。斯蒂芬·麥克尼克是鳳凰城巴羅神經學研究所的神經生理學家,他說,這類研究可能有助於確定偏見和排斥行為的神經基礎。
“你也可以想象這項技術有很多邪惡的用途,”他警告說,並指出這可能與最近關於使用fMRI作為測謊儀的討論相吻合。“你可以使用這種型別的技術來確定某人對另一個人的真實感受,即使他們說了不同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