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自我的認知錯位是飲食失調的根本原因

一種鮮為人知的、監測我們內心感受的感知可能會出錯,從而可能扭曲身體意象

內爾(不是她的真名)在發抖,但她沒有意識到自己很冷。直到一位同事指出她的雞皮疙瘩和發青的嘴唇時,她才想到要穿上毛衣。她也沒有注意到疲憊等感覺。“有時直到凌晨三點我才意識到自己累了,”她說。“我只是沒有正確地接收到那些線索。”

這些特徵看起來只不過是些怪癖,直到2010年9月,這位36歲的女性接受了一整套心理測試,因為她再次接受了神經性厭食症的治療,這是一種她斷斷續續掙扎了20多年的疾病。其中一項測試包括一個部分,測量一種鮮為人知的感知,稱為內感受,即對身體內部狀態的意識。內感受告知我們情緒、疼痛、口渴、飢餓和體溫。人們接收這些線索的能力各不相同。與其他患有飲食失調和身體意象問題的人一樣,內爾在內感受方面表現出嚴重的困難。

傳統上,心理學家將負面身體意象歸因於媒體上異常苗條或美麗的人的照片,我們其他人會用這些照片來比較自己的體格。2011年6月,美國醫學會發布了一份宣告,敦促廣告商停止使用數字修改的照片,此前研究人員發現,接觸大眾媒體與負面身體意象和紊亂飲食之間存在聯絡。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扭曲的身體意象的影響是廣泛的。幾乎一半的少女表示對自己的外表不滿意,報告有嚴重身體意象不滿的男性人數也在上升(儘管患有此問題的確切男性人數難以確定)。另外,每20名美國人中就有一人患有臨床身體意象障礙,例如飲食失調或軀體變形障礙,患有這種障礙的人會不停地思考自己外表上的輕微或想象中的“缺陷”。

然而,問題仍然存在:鑑於每個人都接觸到假定完美身材的影像,為什麼我們並非所有人都在身體意象方面遇到嚴重問題?研究表明,各種生物和環境因素必須結合在一起才能產生問題。最近研究較多,也許是最大的生物學因素之一,是內感受的困難。這種內在感知的缺陷在神經性厭食症、貪食症和軀體變形障礙的發展中起著主導作用。將這種感覺缺陷確定為這些疾病的主要促成因素,為可能加速康復的新療法提供了啟示。

內在困難
當皮膚、肌肉和內臟的受體向大腦中稱為腦島的區域傳送訊號時,我們就知道自己是飽還是餓、是熱還是冷、是癢還是痛。這個小小的神經組織袋位於大腦外層靠近耳朵的深層褶皺中。它培養了對身體內部狀態的意識,並在這樣做時,在自我意識和情感體驗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內感受資料與有關身體的外部資訊在腦島中結合。例如,這個區域會將我們觸控滾燙的爐子時感受到的劇烈疼痛與出現在我們手掌上的紅色傷痕聯絡起來。倫敦大學皇家霍洛威學院的神經科學家馬諾斯·察基里斯說,這種整合形成了我們的身體意象——也就是說,我們認為自己看起來的樣子。

察基里斯觀察到,來自內感受的貢獻相對於外部視覺線索的貢獻越大,一個人的身體意象就越好。例如,一個內感受良好的跑步者可能會專注於自己心臟穩定的跳動和雙腳撞擊路面的震動,她可能會用這些線索來指導自己的跑步速度和時長。透過關注自己的身體是如何運作的,跑步者會感覺良好,無論她的身材比例如何。另一方面,一個內感受較差的跑步者,可能會想著旁觀者是否注意到她大腿的晃動。由於她幾乎沒有內部輸入來錨定她的自我意識,她可能會過度關注細微的視覺細節,從而可能導致身體意象受損。一個患有軀體變形障礙的人也缺乏這種自我意識,不知不覺地讓他更關注自己的鼻子看起來怎麼樣,而不是自己的鼻子在臉上的感覺。

扭曲的身體意象——正式名稱為軀體變形障礙——其程度可能從輕微的擔憂,比如這條牛仔褲是否讓自己的屁股看起來很胖,到幾乎是妄想的對身體大小和形狀的誤解,正如在神經性厭食症和軀體變形障礙中看到的那樣。人們也可能在相反的方向上產生誤解。在2010年的一項研究中,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內科醫生桑迪普·達斯和他的同事發現,幾乎十分之一的肥胖成年人認為自己的體重正常。對這些人身體形狀的積極扭曲的一種解釋是內感受不良。

2004年,現任英國薩塞克斯大學神經科學家的雨果·克里奇利和他的同事們開發了一種簡單可靠的方法來測量這種內在體驗。克里奇利的團隊要求健康的受試者在不測量脈搏的情況下嘗試計算自己的心跳,同時研究人員用電子裝置監測他們的心率。研究人員發現,那些猜測最接近他們真實心率的人在其他內感受意識測量(如問卷調查和腦島活動腦部掃描)中也得分最高。

克里奇利說:“這些心跳測試與人們如何判斷其他生理變化(如來自胃的感覺)密切相關。” 即使那些擅長感知自己內部狀態的人也不知道自己有這種天賦,因為他們無法將自己與他人進行比較。克里奇利說,因此,大多數參加心跳測試的人至少會對自己的分數感到有些驚訝。

意象問題
分數確實很重要。女性內感受技能的差異預示著她們的身體滿意度水平。在去年的一項研究中,現任北卡羅來納大學醫學院心理學家的克里斯汀·皮特和她的同事對214名大學年齡段的女性進行了心理問題測試,範圍從社交焦慮到紊亂飲食。他們發現,那些內感受能力測量得分較低的人不僅身體不滿意的程度更高,而且飲食失調的症狀也比那些更瞭解自己身體的人更多。

神經性厭食症患者在解讀飢餓和飽腹感線索方面存在問題。內感受受損的人可能無法在身體上感知自己的體重減輕,因此即使變得骨瘦如柴,仍然堅持認為自己的體重正常或偏高。在厭食症患者中,這些困難擴充套件到內感受的所有領域:當他們執行心跳任務時,他們通常比沒有這種疾病的人表現更差。

例如,在2008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現任德國波茨坦大學心理學家的奧爾加·波拉託斯和她的同事發現,28名厭食症女性在感知心率方面的準確率約為68%,而沒有飲食失調的女性的準確率為77%。察基里斯說,這個結果代表了內感受能力的顯著差異。除了內感受較差之外,厭食症女性還存在更多的心理問題,如抑鬱和焦慮、體重較低以及身體不滿意的程度明顯更高。(幾乎所有在厭食症患者中進行的影像學研究都涉及女性,因為被診斷為該疾病的男性人數很少。)

厭食症患者的內感受問題可能源於腦島反應遲鈍。在日本鹿兒島大學心理學家鳴尾哲郎和他的同事於2005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中,他們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掃描了12名從神經性厭食症中康復的女性在休息狀態下的大腦。他們發現,相對於11名從未患過厭食症的對照組受試者,這些女性的腦島血流量減少——表明啟用程度較低。精神病學家瑪麗亞·拉斯塔姆(現任瑞典隆德大學)和她的同事於2003年發表的一項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也獲得了類似的結果。倫敦大奧蒙德街醫院的飲食失調專家、兒童精神病學家布萊恩·拉斯克說,這兩項研究都表明,康復的厭食症患者處理內感受資訊的速度相對較慢,這種瓶頸可能會導致他們大腦接收到的關於他們身體的資訊減少,並可能使康復過程複雜化。

外部影響
除了在休息狀態下解讀內部線索外,當一個人看著自己的照片時,腦島通常會做出爆發性的活動反應。當正常、健康的女性看到自己的照片時,血液會湧向腦島,這表明照片增強了一個人對自己身體內部感覺的體驗。

然而,在厭食症女性中,即使受到此類影像的刺激,腦島仍然保持沉默。在新南威爾士大學神經精神病學家珀明德·薩赫德夫和他的同事於2008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中,他們要求10名厭食症女性和10名其他女性在核磁共振成像機中觀看自己和他人的照片。儘管看到自己的影像導致健康女性的腦島活動增強,但在厭食症女性中沒有出現這種活動增加[見上圖]。這一發現暗示,厭食症患者缺乏將關於自己外表的外部線索與最初可能就很少的關於自己身體的內部知識聯絡起來的能力。(當女性觀看其他人的照片時,差異消失了:在兩組中,腦島都保持安靜。)

更糟糕的是,內感受的缺陷可能會使您的身體意象更容易受到其他視覺影響。在2011年的一項研究中,察基里斯的團隊使用一種不尋常的視覺線索——橡膠手,測試了46名大學女學生。在所謂的橡膠手錯覺中,透過讓一個人將雙手放在桌子上,並用紙板隔板擋住他左手的視線,可以讓他感覺橡膠手是他身體的一部分。在隔板右側的正前方,實驗人員放置一隻栩栩如生的橡膠手。然後,他或她用小刷子輕輕地撫摸這個人的左手和橡膠手。過了一兩分鐘,許多人開始相信橡膠手是他們的真手。令人驚訝的是,左手的溫度也顯著下降,這表明大腦失去了對真左手的所有權,並獲得了對橡膠手的所有權。

根據心跳測試的結果,察基里斯和他的同事將女性分為兩組:得分高者(組平均分高於80%)和得分低於50%者。他們發現,身體意識較低的女性更容易被欺騙,認為橡膠手是她們身體的一部分。同樣,察基里斯認為,媒體上苗條女性的形象會對那些缺乏內在意識的人產生超乎尋常的影響。內感受良好的人,憑藉他們堅實的自我意識,不太容易受到看到比自己更苗條或在某些標準下更有吸引力的人的影響。

患有軀體變形障礙的人可能還有額外的感知問題。有證據表明,他們有視覺處理異常,會扭曲他們所看到的東西[見“想象中的醜陋”,作者:蘇珊娜·雷蒂納;大眾科學·心靈,2008年4月/5月]。這種扭曲可能與低內感受相結合,從而產生特別糟糕的身體意象。

那些缺乏對自身內部狀態敏銳意識的人似乎也很容易受到他人意見的影響。他們可能會根據自己認為他人如何看待自己,而不是根據自己的標準來評估自己的目標和特質。在2004年的一項研究中,牛津大學心理學家邁拉·庫珀和她的同事要求患有軀體變形障礙的成年女性回憶童年時期的具體記憶。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女性更傾向於以好像發生在別人身上的方式來講述個人經歷。患有軀體變形障礙的患者沒有使用第一人稱視角(例如,“我看到……”)來描述事件,而是像小說中的敘述者一樣講述故事(“這件事發生了……”)。因此,培養更好的內感受意識不僅可以改善身體意象,還可以增強脆弱的自我意識。

關注身體
加強你的內在感知的一種方法是練習正念,這是一種心理模式,其特點是充分關注當下,不加修飾或評判。在過去十年的眾多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將正念訓練納入認知行為療法和其他飲食失調和軀體變形障礙的治療方法中,可以減輕症狀並提高生活質量。科學家們推測,訓練人們密切關注他們當前、持續的身體感覺可能會改善他們的內感受。

最近的研究已經測試了瑜伽作為飲食失調的一種潛在療法。某些形式的瑜伽,如哈他瑜伽或流瑜伽,鼓勵參與者專注於他們的呼吸和每個姿勢產生的不同身體感覺——這些都是正念的核心練習。

2010年,西雅圖兒童醫院的臨床心理學家蒂芙尼·雷恩·凱里和她的同事將27名接受門診飲食失調治療的青少年分配到每週一次、每次一小時的瑜伽課程中。研究人員希望,透過將注意力集中在瑜伽姿勢和他們自己的身體上,青少年會減少對食物和體重的痴迷。

這種策略似乎奏效了。在治療開始時,這些青少年與自己的身體脫節,以至於他們難以單腳站立。經過八週的瑜伽練習,這些青少年已經獲得了足夠的內感受技能,可以輕鬆地找到平衡。與27名未參加瑜伽的同病青少年相比,他們在飲食失調精神病理學的所有領域(包括軀體變形障礙)也表現出更大的改善。“瑜伽讓孩子們找到了一種更瞭解自己身體的方式,”凱里說。

內爾發現瑜伽對她正在進行的厭食症康復非常有幫助。它也減輕了她的其他內感受困難;例如,她現在可以更容易地識別自己何時感到寒冷或疲倦。“我走上瑜伽墊,當我在那裡時,我發現我可以體驗所有這些[內感受]事情,”她說。“我不僅意識到我餓了,我還意識到我想吃東西。”

本文最初以“錯誤的身體內部”為標題印刷出版。

(延伸閱讀)

  • 早期發病性神經性厭食症的功能性神經影像學。B.拉斯克等人,載於《國際飲食失調雜誌》,第37卷,S49–S51;2005年。第S87–S89頁的討論。

  • 瑜伽治療飲食失調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T.R.凱里、A.L.法夫-約翰遜、C.C.布魯納和M.A.布朗,載於《青少年健康雜誌》,第46卷,第4期,第346–351頁;2010年4月。

  • 離自己的身體只有一顆心跳之遙:內感受敏感性預測身體表徵的可塑性。M.察基里斯、A.塔哈杜拉-希門尼斯和M.康斯坦蒂尼,載於《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輯》,第278卷,第2470–2476頁;2011年8月22日。

卡麗·阿諾德是弗吉尼亞州的一位獨立公共衛生記者。

更多作者:卡麗·阿諾德
SA Mind 第23卷 第2期本文最初以“錯誤的身體內部”為標題發表在SA Mind 第23卷 第2期 (), p. 36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0512-3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