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的陰影籠罩全球已有四年——該疾病已在全球造成至少七百萬人死亡。然而,疫情的長期影響仍然模糊不清——因為對於像SARS-CoV-2這樣引起新冠病毒的新型病毒,科學家們仍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
我們所知道的是,新冠病毒將長期存在——並且感染它不會賦予人們永久免疫力。疫情爆發四年後,研究人員和臨床醫生知道人們正在累積多次感染,但反覆感染該病毒的長期後果尚不清楚。幸運的是,個人和政府都有策略來避免一些感染——如果他們使用這些策略的話。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臨床流行病學家齊亞德·阿爾-阿里說:“無論你如何看待,無論你關注哪種長期健康影響,[重複感染的]風險都不是零。” “事實是,是的,我們已經厭倦了這個病毒,我們已經厭倦了這場疫情——但它仍然存在。它仍然在傷害人們。”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持續產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報道。
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稱,僅在美國,自疫情開始以來,已有超過110萬人死於新冠。該機構不再跟蹤社群層面的感染情況,但在1月中旬報告稱,全國近百分之四的死亡是由新冠引起的。
雖然冬季感染浪潮似乎正在減弱,但世界錯失了讓新冠消失的機會。阿爾-阿里說:“這個醜陋的客人不會很快離開我們。” “它可能會在這裡待幾十年。”
在疫情初期,科學家們曾希望新冠會像那種透過疫苗接種或感染產生持續數年甚至終身免疫力的疾病。但SARS-CoV-2病毒另有計劃。疫苗接種,以及在較小程度上,感染,會降低您感染該病毒和患上重症的風險,但這種保護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弱。
世界衛生組織臨床管理團隊的醫生傑米·雷蘭斯說,“一次感染確實可以保護你免受未來的感染”,但並非完全如此。SARS-CoV-2病毒變異迅速,因此即使一個人的免疫系統最近受到不同毒株的刺激,也未必能完全抵抗新的感染。疫苗接種也是如此:儘管初始疫苗和加強針有助於一個人的免疫系統更有效地應對感染並降低患上嚴重新冠病例的機率,但目前的新冠疫苗無法完全預防感染。
更復雜的是,新冠經常引發無症狀感染,這有助於病毒在疫情早期繼續傳播,即使在政府建立了相對嚴格的遏制協議的地方也是如此。疫情爆發四年後,許多人檢測新冠的頻率降低,並且檢測會遺漏許多無症狀病例,使得它們更難被識別。因此,人們可能被感染的次數比他們知道的要多。
世衛組織流行病和大流行病防範和預防部門的臨時主任瑪麗亞·範·科霍夫說:“我們不知道我們被重複感染的頻率,因為我們受到疫苗接種甚至過去的感染的一些保護。” 但她認為這不是一件可以自滿的事情。“我們知道,當病毒進入我們的身體時,它會影響多個器官系統,”她說。
關於新冠病毒的證據以及其他病毒的長期影響相結合,描繪了定期感染新冠病毒可能意味著什麼的嚴峻景象。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神經學家阿文德拉·納特說:“每次你感染[新冠病毒],它都會在某種程度上損害身體。” 他領導了關於長新冠和其他病毒感染後疾病的研究。例如,肺部感染可能會在肺部留下疤痕或引發血栓。新冠病毒也可能干擾免疫系統本身,他說。納特指出,許多病毒的保護性外殼都包含可以干擾免疫系統的區域。另外,一項對流感感染參與者進行隨訪的研究發現,約30%的人在兩個月後免疫系統仍然有些受損。
而且由於新冠仍然相對較新,科學家們實際上不知道感染後10年、20年甚至30年會發生什麼,更不用說多次感染了。範·科霍夫說:“我們需要能夠追蹤的是五年後、十年後肺功能[和]心臟功能的併發症。”
德克薩斯大學健康科學中心聖安東尼奧分校的傳染病專家蘇尼爾·阿胡賈令人沮喪地說,我們可能永遠無法清楚地瞭解新冠重複感染造成的損害。“要確定因果關係非常具有挑戰性,”他在談到反覆感染新冠可能造成的長期後果時說。在感染之間的時間跨度內,“他們也經歷了許多其他事情。”
有些病毒可以潛伏在體內,並在初次感染幾十年後出現,引起新的問題。例如,引起水痘的病毒多年後可能會引發帶狀皰疹。科學家們最近了解到,感染常見的EB病毒會嚴重增加一個人患上自身免疫性疾病多發性硬化症的風險。阿爾-阿里在談到SARS-CoV-2的長期影響時說:“我認為我們還沒有看到這部電影的結局。”
此外,新冠病毒已經顯示出其造成永續性損害的潛力,即長新冠,它可能包括使人衰弱的疲勞、呼吸問題、思維困難、消化問題和各種其他症狀。截至2023年中期,長新冠影響了11%的報告曾感染過新冠的美國人——與前一年相比,這一比例顯著下降。科學家們仍在努力確定是什麼引發了長新冠,但很明顯,人們可能會在多次感染後患上這種疾病,而不僅僅是第一次感染新冠。
雷蘭斯說:“每次你感染新冠,你都有可能在之後患上新冠後遺症,”但他補充說,“在個人層面上,這仍然相當不可預測。”
專家們說,雖然科學家們迫切希望獲得更多資料,以更好地瞭解新冠病毒可能在未來幾年如何影響一個人的健康,但目前可用的跡象令人擔憂。“這裡有一個主要的擔憂,即反覆感染[新冠病毒]的人[可能]會產生長期後果,”納特說。“而且正在出現的資料表明了這種可能性。”
範·科霍夫和阿爾-阿里說,儘管新冠病毒現在是地方性流行病並且廣泛傳播,但個人和社會都可以努力最大限度地降低感染的可能性。對於個人來說,接種疫苗和在公共和擁擠場所戴口罩仍然是避免新冠病毒或降低感染嚴重程度的最有效策略。不幸的是,根據美國疾控中心的資料,截至1月中旬,美國只有五分之一的成年人接種了最新的2023-2024年新冠疫苗——儘管對疫苗的初步分析表明,它們對包括最新亞變異株JN.1在內的感染大約有50%的有效率。在感覺不適時進行新冠檢測並使用抗病毒藥物(如Paxlovid)仍然是降低疾病風險的重要工具。
世衛組織的範·科霍夫說,政府行動至關重要,包括確保口罩、疫苗、檢測和治療的可用性和可負擔性。但她也呼籲各國政府採取更大膽的措施,例如加強建築物中的通風要求,並支援開發更好的疫苗,包括口服或鼻腔疫苗,這種疫苗可以更有效地預防新冠病毒在呼吸道(病毒進入人體的地方)的感染。此外,阿爾-阿里說,我們需要一種更持久的疫苗,可以提供數年的有效保護,這樣人們就不需要每年都接種疫苗。
阿爾-阿里在談到這些下一代疫苗時說:“美國醫學界有能力真正開發技術並交付這些解決方案。” 他說,現在進行投資尤其重要,因為我們瞭解到新冠病毒不是一個我們可以很快擺脫的問題——而且現在人們越來越擔心重複感染的危害。
阿爾-阿里說:“這些將是長期、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要求人們在未來100年都戴口罩是不可持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