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 2100 年,紐約市海平面可能上升 5 英尺

除非該地區採取以前難以想象的行動,否則美國最大的都市和整個東海岸可能面臨頻繁的破壞

到 2100 年,桑迪超級風暴襲擊紐約市的那種毀滅性洪水,可能每兩年就會沿著美國東海岸(從波士頓到邁阿密之間的任何地方)人口稠密且極具價值的地區發生。

除非採取極端的保護措施,否則可能會再次出現人員死亡。

誇大其詞? 絕非如此。 儘管桑迪的風暴潮異常高,但如果海平面像科學家普遍認為的那樣上升,即使是常規風暴也可能造成類似的破壞。 過去保守的估計認為,到 2100 年,海平面將比 2000 年水平高出兩英尺(0.6 米)。 這個數字不包括格陵蘭島或南極洲冰川融化造成的任何增加——然而,12 月的新資料顯示,南極洲的氣溫上升速度是保守模型中使用速度的三倍。 格陵蘭島也報告了加速融化。 科學家稱之為快速冰融情景,根據哥倫比亞大學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站的研究科學家 克勞斯·雅各布 的說法,到 2080 年代,全球海平面將上升四英尺(1.2 米)。 雅各布說,到 2100 年,紐約市“將是五英尺,正負一英尺”。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懷疑論者懷疑這個數字,但科學是可靠的。 該預測部分來自對海洋在地球周圍並非均勻上升的認識。 從波士頓附近的科德角到北卡羅來納州哈特拉斯角之間的海岸是一個熱點地區——無論是比喻意義上還是字面意義上。 2012 年,美國地質調查局 (USGS) 的沿海災害專家阿斯伯裡·薩倫格爾 報告稱,在之前的 60 年裡,大西洋沿岸該段的海平面上升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到四倍。 展望 2100 年,薩倫格爾表示,該地區的海平面上升將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 12 至 24 釐米——4.7 至 9.4 英寸。

薩倫格爾(已於二月去世)小心地指出,這種盈餘僅與海洋變化有關——例如,水溫升高導致水的膨脹,以及墨西哥灣暖流沿著海岸執行所帶來的調整,而這又是北極冰融化造成的——而不是陸地變化。

不幸的是,陸地也在下沉。 自北美冰川在 20,000 年前開始退縮以來,從紐約市到北卡羅來納州的地殼一直在下沉,因為更大的大陸仍在繼續調整以適應解除安裝。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和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的沿海海洋地質學家 S. 傑弗里斯·威廉姆斯稱,陸地將繼續以每年 1 毫米到 1.5 毫米(0.04 英寸到 0.06 英寸)的速度下沉。 從紐約州中部到馬薩諸塞州,自西向東大致延伸的邊界區域是北部上升地殼轉變為南部下沉地殼的地方。

某些城市,如新澤西州的大西洋城,由於快速抽取地下水,下沉速度甚至更快。 切薩皮克灣周圍的城市,如弗吉尼亞州的諾福克和弗吉尼亞海灘,下沉速度更快,因為它們下方的沉積物繼續坍塌到 3500 萬年前形成海灣的撞擊坑中。

專家表示,當所有這些因素都考慮在內時,到 2100 年,整個東海岸海平面上升 5 英尺(1.5 米)是合理的。 這真的不足為奇:在最近的間冰期,海洋比現在高出 20 到 26 英尺(6 到 8 米)。

現在來說說洪水:桑迪的風暴潮在曼哈頓下端最近的平均海平面之上達到了約 11 英尺(3.4 米)的峰值。 但是,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在 1 月份剛剛更新的洪水地圖表明,即使是 8 英尺(2.5 米)的風暴潮也會造成廣泛的破壞性洪水。 因此,如果海平面上升 5 英尺(1.5 米),只需 3 英尺的風暴潮就足以造成相當大的破壞。

這種情況發生的頻率有多高? 市政當局很少為大於所謂的百年一遇的風暴做計劃——這意味著在任何給定年份發生這種風暴的機率為百分之一。 桑迪是五百年一遇的風暴。 如果海平面上升 5 英尺,根據各種預測,紐約市在任何一年發生 3 英尺風暴潮的機率將高達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 2000 年百年一遇的風暴高度將在 2100 年被兩年一遇的風暴達到。

在桑迪過後仍有數百人無家可歸的情況下,世界各地的沿海城市都在關注紐約市將如何抵禦海平面上升。 科學家和工程師已經為解決複雜難題的各個部分提出瞭解決方案,紐約市氣候變化小組的一個重要小組正在趕在五月底之前向市長邁克爾·布隆伯格提交方案。 但與這些專家的廣泛訪談得出了幾個有爭議且代價高昂的結論:從長遠來看,保護東海岸城市免受風暴潮侵襲的唯一方法是建造大型防洪屏障(pdf 檔案)。 保護它們之間綿長的沙質海岸線(新澤西州、馬里蘭州、卡羅萊納州、佛羅里達州)的選擇甚至更加有限。

至於海平面上升,從低窪海岸撤退可能是最佳選擇。 儘管本能反應是“不,我們不會走”,但已經啟動的氣候力量可能幾乎沒有其他選擇。

馬克·菲舍蒂大眾科學擔任高階編輯 17 年,報道可持續發展問題,包括氣候、天氣、環境、能源、食物、水、生物多樣性、人口等等。 他安排和編輯記者和科學家的專題文章、評論和新聞,並以這些形式寫作。 他編輯“歷史”欄目,該雜誌的部門著眼於各個時期的科學進步。 他是兩本衍生雜誌的創始執行主編:大眾科學思想大眾科學地球 3.0。 他 2001 年為該雜誌撰寫的自由撰稿文章“淹沒新奧爾良”預測了像卡特里娜颶風這樣的風暴將對這座城市造成的廣泛災難。 他的影片 你死後身體會發生什麼? 在 YouTube 上的觀看次數超過 1200 萬次。 菲舍蒂曾為紐約時報、體育畫報、史密森尼雜誌、技術評論、快公司和許多其他刊物撰寫自由撰稿文章。 他與全球資訊網的發明者蒂姆·伯納斯-李合著了編織網路一書,講述了網路是如何建立的真實故事。 他還與微生物學家埃莉諾·萊維合著了新殺手疾病。 菲舍蒂曾任 IEEE Spectrum MagazineFamily Business Magazine 的執行主編。 他擁有物理學學位,並兩次擔任路易斯安那州百年學院公民文化阿塔維研究員,該學院授予他榮譽博士學位。 2021 年,他獲得了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的羅伯特·C·考恩科學新聞持續成就獎,該獎項旨在表彰他在地球和空間科學方面的傑出報道生涯。 他曾在 NBC 的“與新聞界見面”、CNN、歷史頻道、NPR 新聞和許多新聞廣播電臺露面。 在 X(前身為 Twitter)上關注菲舍蒂 @markfischetti

更多作者:馬克·菲舍蒂
大眾科學雜誌第 308 卷第 6 期本文最初以“到 2100 年,紐約市海平面可能上升 5 英尺”為標題發表在大眾科學雜誌第 308 卷第 6 期(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62013-2JQYMXfCEmoCzNuulbU6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