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1978 年以來美國首次批准核反應堆

儘管在佐治亞州建造和運營兩座新反應堆的計劃已獲批准,但核覆興似乎不會立即到來

經過多年改造和平整佐治亞州的紅土,今天終於有了回報,美國核管理委員會(NRC)投票決定允許在奧古斯塔附近的沃格特勒核電站建造兩座新的核反應堆(pdf)。總部位於亞特蘭大的公用事業巨頭南方公司很快將獲得批准,可以完成由西屋公司設計的兩座 AP1000 型核反應堆的建設和運營。

但是,最初被譽為核覆興的先驅的這些反應堆,更有可能成為美國不新建核設施規則的例外。在未來至少十年內,美國可能只會建造佐治亞州的這兩組反應堆、南卡羅來納州的另外兩組以及田納西州一座舊反應堆的完工。“在短期內,我們不會在美國建造大量新的核電站,”核能研究所(核工業遊說團體)主席馬文·費特爾說。

問題是雙重的:美國的電力需求沒有增長,而且可用於發電的天然氣價格低廉。因此,公用事業公司正在建造更多的燃氣輪機,而不是更昂貴的核電站。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今天,你應該建造天然氣,”費特爾承認。但是“你不想只建天然氣。”

隨著新的汙染法規和/或天然氣價格反彈迫使老舊的燃煤電廠退役,這種情況可能會變得更加真實。鑑於獲得許可證並實際建造核電站需要很長的準備時間,因此,在本十年內,美國最多可能只會看到五座新的反應堆落成。“如果它們被建造出來,我懷疑所有這些反應堆都將在 2020 年之後,”費特爾談到其他正在等待核管會審查的反應堆申請時說。

事實上,佐治亞州和南卡羅來納州的公用事業公司建造新反應堆的唯一原因是這些州的政府允許它們向客戶預先收取建設成本。南方公司已經向客戶每月收取 3.73 美元的反應堆建設費用,預計耗資約 140 億美元,並可能從聯邦政府獲得超過 80 億美元的貸款擔保。在沒有國家政府政策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發電方式置於優先地位的情況下,美國沒有建造核電站的動力。“如果我們回到碳排放問題的討論,這將對新建的電站產生影響,”進步能源公司執行長比爾·約翰遜辯稱,進步能源公司是申請建設許可證的公用事業公司之一,但近期沒有實際建造核電站的計劃。“核電今天無法競爭。

除了田納西州的沃茨巴 2 號機組(它將只是 20 世紀 70 年代開始建造的反應堆的完工)之外,四個新電廠都將採用一種新穎的設計——AP1000。它們將是首批採用所謂被動安全功能的電廠,即無需人工干預即可啟動的技術。對於 AP1000 來說,這意味著冷卻水位於反應堆堆芯之上,並且在發生像福島第一核電站那樣的堆芯熔燬事件時,冷卻水將透過重力流入堆芯,並透過熱敏閥的自動開啟來冷卻堆芯。

此外,雖然包含核反應堆的厚鋼容器被一層 1.2 米厚的混凝土外殼包裹著,但該外殼本身也被一個向天空敞開的建築物所包圍。如果在熔燬期間混凝土安全殼開始升溫,自然對流會將冷卻空氣吸入內部。

美國核管理委員會最初拒絕了這種露天建築,理由是其結構強度不足。美國監管機構認為,由於最初計劃用預製混凝土和鋼製模組建造以節省資金,因此它無法承受諸如地震或飛機撞擊之類的嚴重衝擊。

美國核管理委員會在 12 月批准了一項修改後的設計(pdf),該設計採用了更多的鋼筋加固和其他更改。儘管如此,美國核管理委員會主席格雷戈裡·賈茨科投票反對批准沃格特勒兩座反應堆的許可證,除非它們包含“在執行之前必須落實福島事故的經驗教訓的約束性義務”。該委員會還要求對爆炸式開啟的閥門進行更多檢查和測試,這些閥門將在發生事故時允許排氣。

位於路易斯安那州查爾斯湖的核裝置供應商蕭氏集團已經開始為新的核電站生產裝置。用西屋公司執行長阿里斯·坎德里斯的話來說,沃格特勒已經建造了一座“小型摩天大樓”,以便對透過卡車或鐵路運抵現場的模組進行最終組裝。“這兩個地點都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他補充說。“鋼筋正放在坑外,準備就緒。”

儘管 2011 年 4 月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了熔燬事故,但全球對核電技術的興趣依然在持續增長。中國已經正在建造四座 AP1000 型反應堆,目前還有 20 多座其他反應堆正在建設中,而且從捷克共和國到印度,許多其他國家也正在考慮建造新的核電站。

但是在美國,即使只是為了維持目前 104 座反應堆的規模(這些反應堆提供了該國 20% 的電力供應),也需要在 2030 年之前建造同樣多的替代反應堆。事實上,在美國,核能發電量可能會先萎縮,然後才會增長。老化的反應堆,即使延長了 20 年的使用壽命,也將在未來幾年開始退出電網。“20 年對於 100 吉瓦的發電量來說只是眨眼之間。現在是開始部署新的核能的時候了,”弗吉尼亞州公用事業公司多米寧發電公司執行長大衛·克里斯蒂安說,儘管他的公司在十年末之前沒有這樣做的計劃。“我們有錯過那個視窗的危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