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訂閱我們的獲獎新聞報道以支援我們。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大象在動物王國中視力不是最好的,但它們永遠不會忘記一張面孔。例如,田納西州霍亨瓦爾德大象保護區的卡羅爾·巴克利報告說,1999年,當居民大象珍妮被介紹給新來的亞洲象雪莉時,她變得焦慮不安,幾乎無法控制。
當這兩隻動物用它們的象鼻互相檢查時,雪莉也變得活躍起來,這兩位看似老朋友的動物似乎經歷了一次激動人心的重逢。“有一種欣快感,”保護區創始人巴克利說。“雪莉開始吼叫,然後珍妮也跟著吼叫。它們的象鼻都在檢查對方的傷疤。我從未經歷過如此激烈的事情,除非是侵略行為。”
事實證明,這兩隻大象幾年前曾短暫相遇。巴克利知道珍妮在1999年來到保護區之前曾在巡迴的卡森和巴恩斯馬戲團表演過,但她對雪莉的背景知之甚少。她做了一些調查,才發現雪莉在23年前曾和珍妮在同一個馬戲團裡待了幾個月。
研究人員認為,非凡的回憶能力是大象生存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在肯亞安博塞利國家公園對大象進行的研究,特別是雌象族長掌握著她們的家庭幾乎離不開的社會知識。
英國蘇塞克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當遇到不熟悉的大象時,擁有55歲雌象族長(大象的壽命約為50至60歲)的大象群體比擁有35歲雌象族長的群體更有可能採取防禦姿態。原因:他們意識到這些陌生人很可能會與該群體發生衝突,並可能傷害幼崽,蘇塞克斯大學的心理學家和動物行為學家凱倫·麥庫姆和她的同事在《科學》雜誌上報道。
其他研究人員在1993年坦尚尼亞塔蘭吉雷國家公園發生嚴重乾旱期間研究了三個大象群,發現它們不僅能相互識別,而且當它們通常的區域乾涸時,還能回憶起前往替代食物和水源的路線。
紐約市野生動物保護協會(WCS)的科學家在《生物學快報》中報道說,有年齡分別為38歲和45歲的雌象族長的厚皮動物群體離開了乾涸的公園,顯然是為了尋找水源和食物,但有一隻年齡較小的33歲雌象族長的群體則留在了原地。
那一年,公園裡出生的81只幼崽中有16只在九個月內死亡,死亡率為20%,遠高於典型的2%;10只死亡的幼崽來自留在公園裡的群體,那裡的食物和水都很稀缺。
研究人員的結論是,年長的大象回憶起1958年至1961年公園發生的一場乾旱,以及它們的群體如何透過遷移到遠處更茂盛的地區來度過食物匱乏的時期。留在原地的大象沒有一隻年長到足以記住上次乾旱。
蘇格蘭聖安德魯斯大學的心理學家理查德·伯恩和其他研究人員在2007年在安博塞利進行的一項研究中發現,大象似乎還能識別並跟蹤多達30個同伴的位置。
“想象一下,你帶著家人去一家擁擠的百貨商店,正值聖誕節促銷,”伯恩說。“要跟蹤四五個家庭成員的位置,是多麼艱鉅的任務啊。這些大象正在和30個旅行夥伴一起做這件事。”
科學家們透過在雌象面前放置尿液樣本來測試這種記憶力,雌象用它們的象鼻仔細檢查了這些樣本,當它們遇到一個不屬於它們群體成員的樣本時,就會做出反應,這個樣本本不應該出現在那裡。“大多數成群結隊活動的動物,例如鹿,可能不知道它們群體中的其他動物是誰,”伯恩說。但是大象“幾乎肯定知道它們群體中的每一個[成員]。”
這種“工作記憶” “遠遠領先於其他動物所表現出來的,”伯恩補充說,這有助於大象監測一起移動、覓食和社交的家庭單位。
WCS的認知科學家戴安娜·雷斯和亞特蘭大埃默裡大學的同事說,就智力而言,大象與海豚、猿類和人類不相上下。他們在2006年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報道說,大象,就像那個專屬圈子裡的其他哺乳動物一樣,是唯一已知能夠識別自己在鏡子中的倒影的動物。
肯亞內羅畢“拯救大象”組織的創始人,動物學家伊恩·道格拉斯·漢密爾頓是厚皮動物方面的權威,他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就一直在研究它們。他回憶說,在他職業生涯的早期,他與坦尚尼亞的曼亞拉湖國家公園裡的一頭大象非常熟悉,以至於他可以在野外和她並肩散步。他於1969年離開了該地區撰寫論文,四年後才再次返回。但當他回來時,他說,就好像他從未離開過一樣。“她立刻走過來,對我表現得和以前一樣,”他說,並指出他們恢復了友好的散步。
道格拉斯·漢密爾頓說:“它們是長壽的動物,記憶力對長壽的動物來說是有益的,使其更能適應環境。”“顯然,如果大象經歷了極端氣候,並且它們能記住一年中哪裡有食物,它們就能生存下來。”
所以下次有人說你的記憶力像大象一樣時,請把它當作一種讚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