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推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1957年,當時的緬甸(現在的緬甸)和阿曼爆發了內戰。1965年,類似的衝突在蒲隆地、查德、多明尼加共和國、印度尼西亞和秘魯爆發。1997年,葛摩、剛果、厄利垂亞、尼日和盧安達也發生了爭奪國家權力的戰鬥,每次衝突都造成超過25人死亡。這些年份和國家有什麼共同之處呢?首先,它們都是熱帶國家,深受被稱為厄爾尼諾現象的天氣模式的影響,厄爾尼諾現象是東太平洋赤道水域的變暖,每三到七年週期性發生一次,通常使整個熱帶地區的氣候變得更熱更乾燥。其次,這些年份都是全球氣候正在經歷厄爾尼諾現象的年份。
事實上,8月24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研究表明,在93個熱帶國家中,厄爾尼諾現象發生的年份與內戰之間存在聯絡。(《大眾科學》是自然出版集團的一部分。)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家所羅門·向表示:“自1950年以來,五分之一的內戰衝突都受到了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 “這代表了首個重要證據,表明全球氣候是組織性暴力模式的主要因素。”
研究人員從內戰研究中心彙編的造成25人以上死亡的衝突資料開始,涵蓋了過去六十年左右的175個國家和234場內戰,他們繪製出這些爭端中有多少發生在厄爾尼諾天氣模式出現的年份。他們發現,在厄爾尼諾現象期間,熱帶國家爆發內戰的風險增加了一倍。然後,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比較模擬,模擬中沒有發生厄爾尼諾天氣模式,他們確定,更熱、更乾燥的條件助長了48場內戰,而這些內戰在模擬的無厄爾尼諾現象的世界中並沒有發生。“即使在現代世界,氣候變化對人們的戰鬥傾向也有影響,”哥倫比亞大學氣候建模師馬克·凱恩說。“當人們感到比舒適更熱時,他們會變得易怒,並且更傾向於戰鬥。”
至少,這是一種解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效應的假設,此外,厄爾尼諾現象還與全球作物產量下降有關,這可能加劇衝突。同樣清楚的是,厄爾尼諾現象本身並不會引發內戰;它只是增加了風險。而且很明顯,澳大利亞等富裕的熱帶國家並沒有看到更溫暖、更乾燥的條件與內戰之間存在這種聯絡。向將這一發現比作冬季道路上的結冰:結冰增加了車禍的可能性,正如厄爾尼諾現象加劇了特定社會中潛在的緊張關係。“全球氣候狀況可以決定衝突發生的可能性大小,”他說。
由於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濃度不斷增加,全球氣候正朝著普遍變暖的方向發展,這可能是一個壞訊息。“坦率地說,很難理解為什麼這不會蔓延到一個被全球變暖擾亂的世界,”凱恩說。“如果與厄爾尼諾現象相關的這些較小、持續時間較短,並且總體而言不太嚴重的改變都具有這種影響,那麼很難想象人為氣候變化帶來的更普遍的改變不會對內戰衝突產生負面影響。”
誠然,歷史一直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從乾旱驅動的瑪雅文明崩潰到部分由氣候引起的食品價格上漲,後者幫助引發了最近的“阿拉伯之春”。事實上,氣候變化導致的農業生產減少與歷史記錄中戰爭、大規模移民甚至政權更迭的頻率波動相吻合。“在我們看來,氣候與戰爭之間的關聯不僅在過去有效,而且在今天也有效,”香港大學地理學家張大衛說,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但分析了世界歷史,並在之前發表的研究中發現了戰爭與氣溫變化之間的聯絡。
最終,由於厄爾尼諾現象的模式可以提前兩年預測,世界可能會預先警告潛在衝突的增加。“至少,各國政府和國際機構應該為這類事件做好準備,”哥倫比亞大學的經濟學家培訓生凱爾·孟說,他也參與了最新研究。
但是孟和向的研究無法解釋這些衝突的根本原因,僅僅顯示了內戰爆發與厄爾尼諾現象事件之間的相關性,因此它可能無法證明是一個有用的指南。“沒有解釋的相關性只能導致推測,”奧斯陸和平研究所的政治學家哈爾瓦德·布豪格說。
而且,當然,預警並不意味著有備無患。研究人員在兩年多前就預測了非洲之角目前的饑荒,但仍然沒有任何作為。“直到饑荒和暴力事件真正開始時,捐助者才開始提供所需的資源,”向指出。
儘管如此,向的研究似乎表明,對於更貧困的熱帶國家來說,氣候與衝突之間的聯絡尚未被打破——即使在更富裕的國家,由於空調、糧食盈餘和其他財富標誌,這些國家在技術上更能抵禦此類衝擊,情況可能並非如此。正如向所說,“在現代世界,我們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