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科學》2025年2月刊的撰稿人

作家、藝術家、攝影師和研究人員分享故事背後的故事

Selfie image of Mark Ross

馬克·羅斯

馬克·羅斯
對細胞的新理解

馬克·羅斯(上圖)在康涅狄格州鄉村長大,那裡的冬天通常寒冷而沉悶。“當你是一位藝術家時,壞天氣是件好事,”他說。“你只需待在室內工作,而且你不會因為沒有外出而感到難過。” 新英格蘭田園風光激發了他的繪畫靈感,他將自己的技能應用於插畫師的職業生涯。現在居住在德克薩斯州奧斯汀的羅斯已經為《大眾科學》繪製了十多期封面,主題從大氣風暴到時間晶體再到核聚變。在本期雜誌的封面和文章的開篇藝術中,他描繪了改變科學家對細胞生物學理解的分子團塊。對於他所視覺化的許多主題,“實際上沒有人真正能看到這些東西,”他說。這給了他在設計引人入勝的影像時很大的創造空間。

羅斯喜歡描繪這些尖端科學主題,但他也每週抽出時間練習繪製更經典的主題:人體。“這真的就像鍛鍊一樣,”他談到每週的人物繪畫時說。在這些三個小時的課程中,他的注意力集中在描繪眼前的人:“繪畫感覺比你根據照片創作時更加生動和直接。”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菲利普·鮑爾
對細胞的新理解

科學作家菲利普·鮑爾到處都能看到這些團塊。大約十年前,他參觀了德國的一個實驗室,那裡的科學家在蠕蟲胚胎細胞中發現了一種奇怪的聚集機制。這些所謂的生物分子凝聚物已被證明對幾乎細胞功能的方方面面都很重要。“這有點非凡,”鮑爾說。“我感覺每週都在看論文,[其中]都有凝聚物的新作用。”

在他的封面故事中,鮑爾探討了這些神秘而至關重要的團塊如何改寫我們關於細胞如何運作的敘述。傳統上,細胞被描述為像機器一樣,但鮑爾從他攻讀凝聚態物理學博士學位時就懷疑這太簡單化了。他一直“感覺細胞中發生的事情比我們承認的要多。”

在徹底享受了撰寫論文的過程(“這很奇怪,因為大多數人都討厭它,”他說)之後,鮑爾決定從事科學寫作的職業生涯,現在已經撰寫了 30 本書。他的最新著作《生命如何運作》探討了這種對生物學內在運作的新穎而豐富的願景。“我真的認為我們在談論細胞時需要擺脫機器這個隱喻,”他說。“我們建造的任何機器都沒有像這些實體似乎那樣運作。”

贊恩·沃爾夫
圖解科學

在大學裡,贊恩·沃爾夫的職業規劃是對聽起來有趣的一切都說是。這就是他們最終在五個實驗室工作、在澳大利亞留學並在南極洲進行實地考察的原因。沃爾夫同時學習了生物學和應用物理學,並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他們將這兩個領域結合起來,開發出模仿魚類游泳方式的軟體機器人系統。“我喜歡被好奇心引導,深入挖掘資料,找出故事是什麼——然後分享我學到的東西,”沃爾夫說。

這種廣泛而不安分的好奇心引導他們走向了資料視覺化和在《大眾科學》的圖形實習。在本期由克拉拉·莫斯科維茨撰寫的“圖解科學”中,沃爾夫繪製了人類最酷俱樂部之一的增長圖:去過太空的人。他們說,這是“地球上最獨特的群體之一”。沃爾夫曾經夢想成為一名宇航員(小時候,他們去過太空營“不止一次,至少三次”)。他們在設計版面時考慮了微妙的視覺隱喻。“有山脈,有云彩,有火箭發射軌跡,”沃爾夫說。“讓資料有點像主題,這真的很有趣。”

莫里巴·賈
如何回收太空垃圾

在莫里巴·賈加入美國空軍後,他被派駐在蒙大拿州守衛核武器。“那時我接觸到了我一生中見過的最黑暗的夜晚,”他說。“天空佈滿了星星,”他補充道——還有衛星。經常用肉眼看到衛星啟發他成為一名太空科學家,追蹤軌道上的人造物體。然後,在 2015 年與兒子在阿拉斯加州德納裡旅行時,他經歷了一次“深刻的精神體驗”,他感到自己被召喚,將研究重點放在使人類對太空的利用可持續化。“地球周圍的軌道空間是地球的一部分,”他說。“地球、陸地、海洋、太空——它們都是相互關聯的。”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人們像對待之前的陸地和海洋一樣,將太空視為垃圾場。在他的專題文章中,賈主張建立迴圈太空經濟。“我們發射的每件東西都是一次性衛星,它和一次性塑膠一樣糟糕,”他說。“當[機器]報廢時,它們會在軌道上停留很多年。”

他指出,在過去十年中,這個問題已經升級,並且太空垃圾碎片掉回地球,威脅生命的情況越來越普遍。“在我們開始在軌道上使用可重複使用和可回收的衛星之前,”賈說,“我們將面臨越來越嚴峻的挑戰。”

艾莉森·帕肖爾是《大眾科學》的副新聞編輯,經常報道生物學、健康、技術和物理學。她編輯該雜誌的“撰稿人”專欄和每週線上科學測驗。作為一名多媒體記者,帕肖爾為《大眾科學》的播客《Science Quickly》撰稿。她的作品包括一個關於音樂創作人工智慧的三部分迷你劇。她的作品也曾發表在《Quanta Magazine》和 Inverse 上。帕肖爾畢業於紐約大學亞瑟·L·卡特新聞學院,獲得科學、健康和環境報道碩士學位。她擁有喬治城大學心理學學士學位。在 X(前身為 Twitter)上關注帕肖爾 @parshallison

更多作者:艾莉森·帕肖爾
大眾科學雜誌 第 332 卷 第 2 期本文最初以“撰稿人”為標題發表於《大眾科學雜誌》第 332 卷第 2 期(),第 6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22025-2vQpzSH7qkvHr5RKalF8d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