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沉積物進一步質疑彗星導致冰河時代物種滅絕

研究人員表示,幾個世紀以來克洛維斯人的過度捕獵,而非災難性的撞擊,可能導致了北美猛獁象和其他大型動物的滅絕。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阿爾伯克基——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古生態學家傑奎琳·吉爾在梳理了古代湖泊沉積物層後表示,她的團隊沒有找到任何證據支援彗星導致冰河時代物種滅絕的爭議性理論。

吉爾在本週在這裡舉行的美國生態學會會議上週二表示:“沒有物理趨勢表明存在撞擊事件。” “如果存在撞擊事件……它並沒有產生(之前)所提出的生態影響。”

2007年,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理查德·費爾斯通及其同事發表證據表明,一顆彗星在12900年前於五大湖附近的大氣層中爆炸,在北美引發了大規模火災。這些火災據稱導致了該大陸克洛維斯文化的迅速消失,以及包括猛獁象、地懶和其他33種大型哺乳動物屬的滅絕。

但懷疑論者指出,沒有發現相關的撞擊坑,而且大陸森林火災和人口迅速下降的證據也不確鑿。此外,如果真的發生過這樣的事件,小型哺乳動物和鳥類是如何倖存下來的。(另一項最近的研究對彗星撞擊導致地球歷史上不止一次物種滅絕的可能性提出了質疑。)

吉爾和她的團隊決定尋找彗星撞擊的線索,不是在陸地上,而是在印第安納州和俄亥俄州的三個湖泊中,那裡的花粉和礦物質每天沉澱,形成了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的生態記錄。她仔細檢查了巖芯樣本,尋找與撞擊事件相關的灰燼、木炭、磁性顆粒、微小的矽酸鹽球體以及鈦和鉻等元素的證據。她沒有尋找其他研究人員作為撞擊標誌的稀土礦物,如銥。

該團隊未能找到表明大約在12900年前發生過一次單一災難的連貫訊號。在一個湖泊中,鈦的含量實際上與木炭的增加同時減少。“這顯然不是撞擊事件,”吉爾說。

吉爾還質疑了動物在提議的撞擊事件發生時就立即滅絕的觀點。

與大型哺乳動物糞便相關的被稱為Sporormiella的真菌孢子,實際上在上次冰河時代結束後的14600年前就開始減少。這些孢子在13600年前在一個湖泊的記錄中消失了,僅在過去幾個世紀隨著牛群放牧的興起而恢復。與此同時,大型動物啃食的植物(梣樹、鐵木和鵝耳櫪)的花粉開始堆積,表明這些植物的生長不再受到喜食樹葉的大型哺乳動物的控制。

吉爾說,最近在13600至12900年前之間的大型動物化石,很可能是克洛維斯人用其特有的長矛大量屠殺物種時最後的倖存者。

但費爾斯通並沒有被這項新的研究說服,他認為這項研究“對論點沒有任何補充”。 他說,他不期望在湖泊地點找到太多證據,因為磁性物質會生鏽消失,而微小的球體則會漂浮,不會聚集在湖底。 對他來說,資料仍然指向外星撞擊。“就我而言,辯論已經結束,”他說。

Brendan Borrell is a freelance journalist based in Brooklyn, New York. He writes for Bloomberg Businessweek, Nature, Outside, 大眾科學, and many other publications, and is the co-author (with ecologist Manuel Molles) of the textbook Environment: Science, Issues, Solutions. He traveled to Brazil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Mongabay Special Reporting Initiative. Follow him on Twitter @bborrell.

More by Brendan Borrel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