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可以稱之為全球變暖時代的中國綜合徵。
隨著國會正在制定能源和氣候立法,不同的遊說者正在敦促立法者考慮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作為開發能夠捕獲煤炭碳排放的發電廠的理由。 遊說者和一些獨立專家認為,如果美國成功建設具有商業可行性的燃煤電廠,就可以將這項技術出口到正在快速建設傳統發電廠的國家。
麻省理工學院能源倡議首席研究工程師霍華德·赫爾佐格說:“中國的煤炭消耗量是我們的兩倍。 “如果中國沒有辦法清理其煤炭排放,那麼從長遠來看,其他任何人做什麼都幾乎無關緊要。”
技術公司、智庫和環保團體都在提出將碳捕獲研發與中國聯絡起來的論點。 煤炭和公用事業公司希望政府幫助開發商業規模的碳捕獲技術。 但當他們與立法者交談時,他們主要關注煤炭作為國內資源的豐富性,以及減少煤炭使用將如何影響美國的就業。
隨著其他人批評任何用於碳捕獲與封存 (CCS) 研究的納稅人資金,並質疑發展中國家是否願意支付預期的額外成本,遊說活動變得越來越激烈。
針對中國的宣傳旨在團結立法者,支援擬議的碳排放上限。 遊說者表示,這有助於吸引那些對支援煤炭猶豫不決,但又擔心中國和印度持續使用煤炭的立法者。 對於來自煤炭州的、對減少煤炭使用的努力感到惱火的立法者來說,這是一個誘餌。 它也吸引了那些對技術和出口美國突破性想法感興趣的立法者。
美國進步中心氣候戰略主任丹尼爾·韋斯說:“我們理解,煤炭將在能源結構中長期存在。”美國進步中心是由前總統克林頓的幕僚長約翰·波德斯塔創立的進步團體。“從政治上講,如果沒有煤炭州的支援,你就無法透過立法。”
他補充說:“你無法從這裡到達那裡。”
韋斯說,對碳捕獲與封存的支援是雙方之間的橋樑。
“通用的遮羞布”
雖然立法者更關注美國的需求,但當他們推動開發具有碳封存功能的燃煤電廠時,也談到了國際影響。
參議員拉馬爾·亞歷山大(共和黨,田納西州)在四月份的議會發言中說:“我們應該啟動另一個迷你曼哈頓計劃,併為能夠清除現有燃煤電廠碳排放的科學家預留諾貝爾獎,因為煤炭提供我們一半的能源。” “我們還沒有弄清楚如何處理碳排放。 如果我們做到了,印度也會這樣做,中國也會這樣做,世界其他地方也會這樣做,我們就可以擁有低成本的能源。”
立法者還認為,重要的是要以商業規模開發這項技術,而不是讓其他國家率先做到這一點。
眾議院氣候變化問題專責委員會發言人埃本·伯納姆-斯奈德說:“馬克ey眾議員多次表示,他非常擔心在清潔能源競賽中輸給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該委員會由眾議員埃德·馬克ey(民主黨,馬薩諸塞州)擔任主席。“他認為,我們必須在碳捕獲與封存方面取得進展,同時也要在風能、太陽能以及所有我們可以出口到中國的技術方面取得進展。”
碳捕獲與封存技術的發展吸引了許多需要回應相互衝突的選區的立法者。
參議員馬克·尤德爾(民主黨,科羅拉多州)說:“煤炭是我們在國內外可以利用的各種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他是參議院能源和自然資源委員會成員,他的州既有煤炭,也有熱情的環保活動家。“這就是我長期以來一直支援研究開發一種可行且經濟上可行的碳捕獲方法的原因,這種方法可以捕獲燃燒煤炭產生的碳。”
保守派華盛頓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常駐學者肯尼斯·格林說,開發碳捕獲與封存的想法在政治上很有吸引力。
“這是通用的遮羞布。 對於那些想說他們不反對煤炭,但實際上反對的人來說,他們會舉起碳捕獲與封存。 如果碳捕獲與封存技術奏效,那麼煤炭就沒問題了,”格林說。“如果你是煤炭的支持者,它會讓你對你的煤炭支持者說,‘我知道你將受到碳排放交易的打擊,但我們將給你碳捕獲與封存技術。 它將在某種程度上保護你。’”
經濟刺激法包括 34 億美元用於開發碳捕獲與封存技術。能源部長朱棣文週五宣佈了其中 24 億美元的用途。 分配的資金包括 15.2 億美元,用於從工業來源(可能包括髮電廠、水泥廠和製造業)捕獲和儲存碳的專案。 能源部將從這 15.2 億美元中資助再利用捕獲的碳的技術,例如將其轉化為藻類食物的技術。
朱棣文說,碳捕獲與封存可能還需要 8 到 10 年才能在燃煤電廠實現“顯著”的商業部署。
資金、物流
各種估計表明,配備碳捕獲與封存技術的燃煤電廠發電成本比目前燃煤發電價格高出 40% 甚至更多。 幾位分析師表示,使其變得可行的唯一方法是使碳燃燒變得非常昂貴,例如透過碳排放交易政策或碳稅。
關於碳將儲存在哪裡以及誰將承擔洩漏或任何其他問題的責任,也存在疑問。 來自參議院能源和自然資源委員會主席傑夫·賓加曼(民主黨,新墨西哥州)的一項新法案旨在透過讓政府在電廠執行至少 10 年後承擔責任來回答其中一個問題。
一些分析師認為,關於碳捕獲與封存以及發展中國家的論點存在缺陷。 自由意志主義智庫卡託研究所高階研究員兼能源分析師傑裡·泰勒說,這些電廠將非常昂貴,發展中國家可能不願意花錢。
泰勒說:“如果中國人今天或明天都不願意支付成本,那麼移交永遠不會部署的技術藍圖又有什麼好處呢?”
但麻省理工學院的赫爾佐格問道:“那麼替代方案是什麼? 人們認為他們不燃燒煤炭更現實嗎? 如果我們擁有這項技術,我們的處境會更好。”
中國正在推行一些碳捕獲與封存專案。 目前正在進行兩個測試專案,其中一個是中英兩國之間的合作專案。 赫爾佐格說,中國還在建設更高效的燃煤電廠,最新的電廠與美國的電廠一樣高效。
但亞洲能源公司中電集團有限公司的集團環境事務主管珍妮·吳表示,中國的重點不在於碳捕獲與封存。
吳說:“無論美國或任何其他發達國家做什麼,中國都將在中短期內繼續建設新的、更高效的……燃煤電廠並關閉舊的電廠。”
吳補充說:“本著為更多地瞭解碳捕獲與封存盡一份力量的精神,中國將至少開發一個碳捕獲與封存專案,”她指的是天津的格林根專案。“但是,除非碳捕獲與封存技術能夠被證明在商業上是可行的,否則這可能最終成為一段時間內唯一的一個專案。”
在減少碳排放方面,“在一個仍然迫切需要更多能源供應的國家,他們可能更願意專注於開發水電、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而不是專注於耗時費錢的碳捕獲與封存開發活動,因為可再生能源不僅可以立即擴大能源供應,還可以加強他們的能源獨立性,”吳說。
她說,但中國不太可能在短期內透過任何相關的碳排放上限。
吳說:“他們會問,當他們的大部分人口仍然無法獲得能源,並且目前正在使用的相當一部分能源是為美國等發達國家生產商品時,他們為什麼要設定這樣的上限?”
環保主義者意見分歧
全球問題使得煤炭問題上的行動勢在必行,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的科學家喬治·佩裡達斯說,該委員會與美國進步中心一樣,正在倡導碳捕獲與封存技術的發展,並結合碳排放上限。
佩裡達斯說,中國每月在其電網中增加一到兩座燃煤電廠。
佩裡達斯說:“這與氣候穩定根本不相容。”
碳捕獲與封存“不是我們最喜歡的溫室氣體減排解決方案,但我們認為它具有重要的作用,應該成為組合方案的一部分,”佩裡達斯說。“我們需要減少排放,並儘快減少排放。”
佩裡達斯說,支援開發碳封存煤炭與支援可再生能源之間沒有衝突。 雖然聯邦資源有限,但政府用於研發的資金並不是決定這些技術成敗的關鍵因素,他說。
他說,政府限制碳排放的政策將推動私人資金投入可再生能源和碳捕獲與封存技術。
雖然人們普遍關注中國和印度的煤炭使用,但由於這些國家也可能使用碳捕獲與封存技術而開發該技術的想法在環保主義者中並非普遍受歡迎。
地球之友國內政策主任埃裡希·皮卡說:“我們為什麼要鼓勵他們使用煤炭?” 他補充說,假設中國、印度和其他國家無法轉向清潔能源是“相當失敗主義”的。
皮卡說:“將碳捕獲與封存技術作為答案來推廣,只會將化石燃料的清算日推遲。” “從煤炭的開採到煤炭的燃燒,煤炭都是一種非常骯髒的燃料。”
雖然其他人認為可再生能源無法快速開發以滿足世界能源需求,但皮卡認為,“碳捕獲與封存技術不會足夠快地投入使用,也不會足夠快地部署以真正發揮作用。”
皮卡說,煤炭行業在政治上很有影響力,現在正在利用奧巴馬總統自己的話來推動更清潔的煤炭技術的開發。
“這是美國。 我們在 10 年內就弄清楚瞭如何將人類送上月球。 你不能告訴我我們弄不清楚如何燃燒我們在美利堅合眾國開採的煤炭並使其發揮作用,”奧巴馬在去年的總統競選集會上說。
皮卡說:“我們認為總統在這個問題上是錯誤的。 更清潔的能源經濟意味著我們必須關閉化石燃料,句號。 這意味著沒有新的燃煤電廠,也沒有配備碳捕獲與封存技術的燃煤電廠。”
公司推動解決方案
對於開發碳捕獲與封存技術的公司來說,關於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論點是有幫助的。 他們感覺到國會已準備好採取行動。
總部位於法國的阿爾斯通公司正在從事碳捕獲技術的研究,該公司在過去六個月中將其美國總部遷至華盛頓特區,“這既是對政策制定者也是對客戶發出的訊號,表明我們真的有興趣參與公共政策制定過程,”該公司政府事務副總裁露絲·史密斯說。
阿爾斯通在威斯康星州有一個碳捕獲與封存示範專案,在波蘭、加拿大、瑞典、挪威和法國也有其他專案。 該公司的技術使用化學反應從煙氣中去除碳。 在使用該技術之前,需要將煤炭從目前燃煤電廠使用的粉狀岩石形式轉變為氣體。
總部位於新罕布什爾州的Powerspan 公司是那些在“清潔煤”技術問題上進行遊說時採取全球視野的公司之一。 該公司表示,它擁有一種碳捕獲技術,可用於現有燃煤電廠。
Powerspan 公司執行長弗蘭克·阿里克斯說:“我們試圖成為對‘清潔煤並不真正存在’這一論點的反駁。”他指的是攻擊“清潔煤”概念的廣告宣傳活動。
阿里克斯說:“說它在商業層面上不存在是真實的。” 但他說,這項技術是可用的。
阿里克斯補充說:“說我們還沒有準備好,那是不真實的。”
阿里克斯說,如果沒有經濟激勵,電力公司不會安裝價值 2 億至 3 億美元的裝置。 他說,政府限制碳排放併為超過上限的排放量設定價格的政策將創造所需的激勵。
該公司於 2006 年開始就碳捕獲問題進行遊說,並與立法者討論中國、印度和發展中國家。 與此同時,Powerspan 看到了國內和國際市場的商機。 它已與亞洲顧問建立了合作伙伴關係,並有自己的員工在亞洲工作。
阿里克斯說:“經濟風險很高。”
經 Environment & Energy Publishing, LLC. 許可,轉載自 Greenwire。 www.eenews.net, 202-628-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