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張始於19世紀後期的系列明信片中,法國藝術家讓-馬克·科特描繪了2000年的教室。與講課不同,教師將文字投入一個手搖裝置,該裝置直接將資訊傳遞到學生的耳朵裡。
一個世紀後,我們對學習走向何方的看法顯然不同,但對我們而言,其顯著性或許不亞於前者。那個未來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近在咫尺:正如數字技術已經導致我們生活的許多領域發生了轉變——從即時線上查詢資訊到利用大資料來管理社會需求——它現在正席捲教育領域。
我們正面臨著變革的匯合。由於基礎研究日益被認為是創新和繁榮的引擎,美國和其他國家越來越重視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這些努力需要在政策(例如新的下一代科學標準)和教學(奧巴馬政府的一項倡議旨在未來十年增加10萬名STEM教師)方面進行轉變,以及公私合作,例如大眾科學與非營利組織“改變方程式”(政府“教育創新”計劃的一部分)的自身倡議。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與此同時,課堂機會的分配並不均衡,質量也可能參差不齊。寬頻傳輸教學,結合允許購物網站了解您偏好的自適應技術,有望以前所未有的規模提供訪問。缺點包括可能阻礙教師的指導作用——傳統上是透過直接互動建立的——以及隱私和功效方面的擔憂。
由於所有這些原因,我們決定製作本期特刊“數字時代的學習”。在本節中,屢獲殊榮的外國記者傑弗裡·巴索萊特在“炒作與希望”一文中仔細研究了使用大型開放式線上課程(MOOC)來擴大教育機會,該文從第53頁開始。在第62頁的“機器學習”中,資深編輯塞思·弗萊徹深入探討了自適應學習的前景,在這種學習中,軟體根據學生的表現量身定製問題和課程。報告的結尾是來自專家的獨特觀點的文章,例如美國教育部長阿恩·鄧肯。在第73頁,我們以與自然雜誌合作進行的關於參與者MOOC體驗的學生民意調查結果結束。(大眾科學是自然出版集團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