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冰洋可能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有限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海冰融化正在使北極地區更多的海水暴露出來,但這些海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有限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北冰洋可能正在達到其作為碳匯的極限。

一些科學家曾預測,隨著海冰覆蓋範圍的縮小和海洋變暖,海水可以吸收越來越多的二氧化碳。他們認為,消除海洋和空氣之間的屏障將有助於為地表水中的微生物提供穩定的二氧化碳流。

但昨天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這項研究表明,2008年在北冰洋加拿大海盆取樣的水域顯示出比科學家預期更高的二氧化碳水平,除了仍然被海冰覆蓋的區域。


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這暗示著微生物種群尚未擴張以吞噬從上方空氣進入地表水域的增加的二氧化碳量。

佐治亞大學的蔡衛俊說:“當我們到達北極海盆時,水中的二氧化碳並沒有那麼低。”蔡衛俊領導了一個國際科學團隊,於 2008 年夏天在加拿大海盆對水域進行了取樣。

蔡衛俊說,儘管二氧化碳大量湧入,但地表水中似乎沒有足夠的營養物質來支援微生物種群的繁榮。

他說:“我真正強調的是,在海盆地區,它比我們預期的要小得多[碳]。”

但其他專家表示,加拿大海盆是否代表整個北冰洋尚不清楚。

北冰洋碳迴圈仍然是一個謎 阿拉斯加大學費爾班克斯分校的化學海洋學家傑里米·馬蒂斯說,這份新論文“突出了一個快速變化的環境中的不確定性”。

馬蒂斯說,需要更多的研究來了解北極的碳迴圈,以及隨著大氣中二氧化碳水平的升高和夏季海冰覆蓋範圍的減少,它將如何變化。

蔡衛俊完全同意這一點。他說:“由於這種快速變化,我們需要更多的研究、更多的感測器以及多年的研究。”

另一位研究過北極作為碳匯潛力的科學家,斯坦福大學的凱文·阿里戈說,“關於北冰洋作為大氣二氧化碳匯的強度,目前尚無定論。”

阿里戈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說,只有少數幾項研究考察過這個主題,並且得出了不同的結論。當時他剛剛結束為期五週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北極航行,他在航行中調查了包括北部水域在碳迴圈中發揮的作用(氣候導報,6 月 9 日)。

阿里戈還表示,他對這項新研究發現加拿大海盆的生物活動水平較低並不感到驚訝。

中國加入“雪龍號”研究
他說:“我同意這個地區不是,而且可能從來都不是一個大的碳匯。” 如果隨著海冰的消退,風將水更徹底地混合,並將更多的營養物質帶入靠近海洋表面的水中,那麼未來這種情況可能會改變。

目前的情況是,來自太平洋深處的富含營養物質的水會上湧到白令海,並透過白令海峽進入北冰洋。 但蔡衛俊說,當它到達加拿大海盆時,海洋生物已經吞噬了大部分營養物質。

蔡衛俊和他的同事(包括來自加拿大、中國、日本、韓國和美國的研究人員)根據他們在 2008 年夏季的考察航行期間收集的資料得出了他們的發現。 他們對加拿大海盆的水進行了取樣,並將他們的發現與 1994 年和 1999 年記錄的條件進行了比較。

蔡衛俊說,這項研究的部分原因是,中國政府正在尋找一個專案,以幫助培訓新一代中國科學家,他們將能夠利用中國在進入北極地區方面日益增長的投資。 中國現在擁有一艘配備用於科學考察的破冰船——“雪龍”號,並且正在建造另一艘。

蔡衛俊說:“我參與北極研究有點偶然。” 中國和美國政府正在尋求在北極研究方面進行合作,“他們正在尋找既懂科學又能說中文的人。”

他說,中國人渴望測試一種分析海水中二氧化碳的新儀器。 對於美國人來說,這項安排允許他們在三艘美國破冰船中只有一艘狀況良好的情況下使用破冰船。

經環境與能源出版有限責任公司許可,轉載自 Climatewire。www.eenews.net, 202-628-65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