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雅各布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神經科學家,以其在映象神經元方面的工作而聞名,映象神經元是前運動皮層和頂下小葉皮層中的一個小型細胞迴路。這些細胞如此引人入勝的原因在於,當我們執行某個動作(例如微笑或伸手去拿杯子)以及當我們觀察到其他人執行相同的動作時,它們都會被啟用。換句話說,它們消除了看見和做之間的區別。近年來,雅各布尼已經表明,映象神經元可能是社會認知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映象神經元系統的缺陷可能是多種精神障礙(如自閉症)的潛在原因。他的新書《映象人:我們如何與他人聯絡的科學》深入探討了這些可能性。《心智 Matters》編輯喬納·萊勒與雅各布尼就他的研究進行了對話。
萊勒:是什麼最初讓你對映象神經元產生興趣?你是否立即掌握了它們的解釋潛力?
雅各布尼:實際上,我對映象神經元的興趣是逐漸產生的。[神經科學家]賈科莫·裡佐拉蒂和他的團隊[在義大利帕爾馬大學]聯絡了我們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腦圖譜中心,因為他們想利用人類腦成像來擴充套件對映象神經元的研究。我認為映象神經元很有趣,但我必須承認,我也有些難以置信。當時我們正處於映象神經元科學的起步階段。這些神經元的特性是如此驚人,以至於我認真地考慮了它們是否是實驗偽影的可能性。1998年,我訪問了裡佐拉蒂在帕爾馬的實驗室,我觀察了他們的實驗和發現,與研究該系統解剖結構的解剖學家進行了交談,我意識到經驗性的發現確實是可靠的。在那時,我直覺到映象神經元的發現將徹底改變我們對大腦和自身的思考方式。然而,我花了數年的實驗才完全掌握映象神經元在模仿、同情、語言等等方面的解釋潛力——換句話說,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
萊勒:帶我們進入一個社互動動的場景。映象神經元如何幫助我們理解別人的想法或感受?
雅各布尼:當我們互動時,我們會做什麼?我們用我們的身體來傳達我們的意圖和感受。手勢、面部表情、我們做出的身體姿勢都是社交訊號,是彼此交流的方式。映象神經元是我們所知的唯一似乎專門編碼他人行為以及我們自己行為的腦細胞。它們顯然是社互動動中必不可少的腦細胞。沒有它們,我們很可能對其他人的行為、意圖和情感視而不見。映象神經元讓我們理解他人的方式很可能是透過提供某種對他人行為的內在模仿,這反過來又引導我們“模擬”與這些行為相關的意圖和情感。當我看到你微笑時,我微笑的映象神經元也會被啟用,從而引發一系列神經活動,喚起我們通常與微笑相關的感覺。我不需要對你的感受做出任何推斷,我可以立即且毫不費力地(當然是以較溫和的形式)體驗到你正在經歷的事情。
萊勒:2006年,你的實驗室在《自然神經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將映象神經元功能障礙與自閉症聯絡起來。映象神經元活動減少如何解釋自閉症的症狀?自2006年以來,這方面是否有任何進展?
雅各布尼:自閉症患者很難理解其他人的精神狀態;這就是為什麼社互動動對這些患者來說並不容易。映象神經元活動減少顯然削弱了這些患者立即且毫不費力地體驗他人感受的能力,從而使社互動動對這些患者來說尤其困難。自閉症患者也經常有運動問題和語言問題。事實證明,映象神經元的缺陷原則上也可以解釋其他主要症狀。自閉症的運動缺陷很容易解釋,因為映象神經元只是特殊型別的前運動神經元,是計劃和選擇動作必不可少的腦細胞。也有人假設映象神經元可能在語言進化和語言習得中很重要。事實上,一個可能包含映象神經元的人腦區域與一個主要的語言區域重疊,即所謂的布羅卡區。因此,映象神經元的缺陷原則上可以解釋自閉症的三大主要症狀,即社交、運動和語言問題。
萊勒:如果我們天生就被設定為自動內化他人的動作和精神狀態,那麼這對於暴力電影、電視節目、電子遊戲等等意味著什麼?我們是否應該更加註意我們所觀看的內容?
雅各布尼:我認為我們應該更加註意我們所觀看的內容。當然,這是一個棘手的論點,因為它迫使我們重新思考我們長期以來珍視的關於自由意志的觀念,並可能對言論自由產生影響。有令人信服的行為學證據表明,媒體暴力與模仿暴力有關。映象神經元提供了一個合理的神經生物學機制,解釋了為什麼接觸媒體暴力會導致模仿暴力。我們應該對此做些什麼?雖然顯然很難有一個明確和最終的答案,但公開討論這個問題並希望就如何在不(過度)限制言論自由的情況下限制媒體暴力達成某種“社會共識”非常重要。
萊勒:你是否擔心映象神經元被過度推銷或過度炒作?
雅各布尼:我有點擔心。好訊息是,對映象神經元的興奮表明,人們對映象工作原理的神經機制有一種直觀的理解。當被告知這項研究時,他們終於可以表達他們在某種前反思層面已經“知道”的東西。然而,炒作可能會適得其反,映象神經元可能會失去其特異性。我認為有兩點關鍵需要記住。第一點是我們開始時討論的:映象神經元是專門用於動作的腦細胞。它們顯然是社互動動的關鍵細胞,但它們無法解釋非社交認知。需要記住的第二點是,每個腦細胞和每個神經系統都不是在真空中運作的。大腦中的一切都是相互關聯的,因此每個細胞的活動都反映了與其他腦細胞和其他神經系統的動態互動。
《心智 Matters》由喬納·萊勒編輯,他是部落格前額葉皮層和書籍普魯斯特是神經科學家背後的科學作家。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