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年來,微生物學家一直警告不要使用抗生素來催肥農場動物。他們認為,這種做法會將農場變成耐藥細菌的滋生地,從而威脅人類健康。農民回應說,限制牲畜使用抗生素將摧毀該行業,並顯著提高消費者的成本。我們現在有了可以解決這場辯論的經驗資料。自1995年以來,丹麥逐步加強了對抗生素在豬、家禽和其他牲畜飼養中的使用規定。在此過程中,它表明,在不損害農民利益的情況下,保護人類健康是可能的。
許多國家的農民以兩種主要方式使用抗生素:(1)全劑量治療患病動物;(2)低劑量催肥肉用牲畜或預防獸醫疾病。(在美國,銷售用抗生素治療過的奶牛產的牛奶供人食用是非法的。)儘管即使是正確使用抗生素也可能無意中導致耐藥細菌的傳播,但使用低劑量或亞治療劑量的習慣是災難性的:這種治療提供的抗生素量僅足以殺死部分細菌,而不是全部細菌。倖存下來的細菌通常是那些恰好帶有抗生素抗性基因突變的細菌。然後它們繁殖並與其他微生物抗體交換基因。由於細菌幾乎無處不在,動物體內產生的耐藥菌株最終也會進入人體。你不可能設計出更好的系統來保證抗生素耐藥性的傳播。
多年來多項研究的資料支援以下結論:動物體內低劑量的抗生素會增加動物和人體內耐藥微生物的數量。正如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首席副局長約書亞·M·沙夫斯坦去年夏天在美國國會小組委員會上所說,“你實際上可以追蹤周圍的特定細菌,……並發現人類的耐藥菌株與動物的耐藥菌株相匹配。”正是這種科學促使丹麥停止對雞、豬和其他農場動物進行亞治療劑量給藥。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儘管家禽行業的轉型進展順利,但豬的平均體重在第一年有所下降。但在丹麥農民開始讓母豬和小豬在一起多待幾周,以自然增強同窩仔豬的免疫系統後,動物的體重又回升了,每窩仔豬的數量也增加了。教訓是,改善畜牧業——確保畜欄、畜舍和籠子得到適當清潔,並給予動物更多空間或成熟時間——可以抵消限制抗生素使用的最初負面影響。如今,丹麥工業界報告稱,生產力高於以往。與此同時,丹麥人抗生素耐藥性的報告喜憂參半,這表明——彷彿我們需要提醒一樣——沒有快速的解決方案。
如果有人認為丹麥太小,無法為美國提供合理的參照,請考慮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豬肉出口國。與美國農民一樣,丹麥人也以集約化、工業化的規模養豬。如果他們能夠弄清楚如何在限制抗生素使用的同時實際提高農業生產力,那麼美國人也可以。
美國醫學協會、美國傳染病學會、美國公共衛生協會、前FDA局長和許多其他機構都建議美國效仿。去年,FDA釋出了新的指導方針,呼籲“合理使用”抗生素。然而,它最終將何時何地使用抗生素的決定權留給了個體農民。這種自由放任的標準還不夠好,尤其是在其餘人口的健康受到威脅的情況下。
當然,獸用抗生素的使用方式並非人類耐藥性感染的唯一原因。人類不小心使用藥物也會導致這個問題。但農業用途仍然是一個主要的促成因素。每過去一天,新的證據都表明,我們正面臨失去對抗許多最危險的引起人類疾病的細菌的有效抗生素保護的危險[參見瑪麗·麥肯納的“內在的敵人”]。技術問題是可以解決的。丹麥的例子證明,在不引發金融災難的情況下,削減農場抗生素的使用是可能的。事實上,它可能提供競爭優勢。採取更有力的措施,剝奪耐藥細菌的農業滋生地,這完全符合科學、經濟和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