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意識形態之戰:谷歌與中國的爭端可能重塑傳統的網路自由

網際網路巨頭如何在封閉社會中使用其力量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產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編者按:我們提前釋出這篇來自2010年4月刊的文章。

去年年底,一系列源自中國的複雜網際網路攻擊深入滲透到大約二十幾家美國公司的計算機系統,其中包括諾斯羅普·格魯曼、陶氏化學和雅虎。其中一家進行了反擊。在揭露攻擊不僅針對其核心智慧財產權,還針對中國*權活動家的電子郵件賬戶後,谷歌宣佈將停止審查其中文搜尋引擎 Google.cn 上的搜尋結果。此舉導致中國當局威脅要關閉谷歌在中國的業務

這些指控和報復似乎讓人想起冷戰時期的虛張聲勢,而且這次遭遇可能成為21世紀兩個新興超級大國——谷歌和中國——之間的首次重大沖突。這不僅僅是一場關於領土或市場份額的戰鬥,而是一場關於意識形態的衝突,它將賦予個人權力、以現有權力結構為代價的自由開放的網際網路,與由這些權力微觀管理的網際網路對立起來。“我們在這裡談論的是捍衛網際網路的本質,”紐約城市大學互動新聞專案主任、《谷歌會怎麼做?》(HarperCollins,2009)的作者 傑夫·賈維斯 說。

賈維斯說,谷歌比任何其他組織都更有手段和動力來確保網際網路保持開放。普林斯頓大學資訊科技政策中心的研究員 麗貝卡·麥金農 解釋說,谷歌也是為數不多的擁有足夠廣泛的線上影響力來定義網際網路標準操作規則的組織之一。她說,谷歌是“許多不同領域的先行者”,“它可以為線上開放程度設定規範。”

對於反審查倡導者來說,谷歌也是為數不多的擁有足夠原始計算能力來顯著幫助對抗*政權的組織之一。“我的希望和期望是,那些可能對在 Google.cn 中執行審查指令有點三心二意的谷歌工程師,能夠全力以赴地想出各種方法,讓谷歌在網站和使用者之間的任何網路中斷的情況下也能被訪問到,”哈佛大學伯克曼網際網路與社會中心聯合創始人 喬納森·齊特林 說。 

谷歌可以透過幫助中國境內的使用者突破所謂的防火長城來對抗中國的審查努力。就像現實世界中的建築物一樣,網際網路上的每個位置都有與之關聯的地址——網際網路協議或 IP 地址。除了過濾某些關鍵詞外,防火長城的管理者還維護著一個巨大的被阻止 IP 地址列表。規避工具將使用者傳送到一個未被阻止的地址,然後透過該“代理”IP 地址輸入所有外部資訊。然而,任何時候,這個隧道都可能崩潰。“這些 IP 地址中的一個可能會永遠存在,或者存在幾個月,或者存在幾分鐘”,然後當局就會找到它並阻止它,伯克曼中心的規避工具專家 哈爾·羅伯茨 說。

因此,任何大規模的規避努力都需要大量的地址來迴圈使用,以及大量的頻寬來支援所有的隧道傳輸。“如果我們能神奇地說服所有中國人都使用[這些服務],”羅伯茨說,“那麼就必須有人為中國整個出口頻寬買單。” 這可能會消耗谷歌的資源,但不會太多。

然而,谷歌有充分的理由不發起這種代理戰爭。 促進自由開放的網際網路是一回事;積極破壞一個主權國家的法律是另一回事。此外,這些規避工具也可以作為匿名工具——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代理伺服器來隱藏他們的真實身份。“這使得它們對於各種不良活動非常有用,”羅伯茨說。“它們可以被用來入侵谷歌的伺服器,或者使用點選欺詐和垃圾郵件來攻擊谷歌服務。因此,從谷歌的角度來看,是否符合他們的最佳利益來推廣它們,這是一個非常值得考慮的問題。”

無論這場對峙在未來幾個月和幾年內走向何方,它都將人們的注意力集中在對網際網路應該有多不受限制的控制權之爭上。目前,使用者依賴於像谷歌這樣的公司來保護網際網路免受那些想要對其施加更多自上而下控制的力量(包括政府和其他力量)的影響。這可能還不夠。“谷歌——以及一系列網際網路公司和通訊公司——已經建立了我們所依賴的這一層,”麥金農觀察到。然而,沒有任何一套規則,沒有任何網際網路權利法案,可以編纂公民在網上的權利。“這些公司在說,‘我們是好人,信任我們,’”麥金農說。“就像仁慈的*一樣,當現任領導人是一個偉人時,它運作得非常好。但是,當他去世後,他的邪惡兒子接管了權力。然後,每個人都完蛋了。”

Michael Moyer is the editor in charge of physics and space coverage at 大眾科學. Previously he spent eight years at Popular Science magazine, where he was the articles editor. He was awarded the 2005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Science Writing Award for his article "Journey to the 10th Dimension," and has appeared on CBS, ABC, CNN, Fox and the Discovery Channel. He studied physics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and at Columbia University.

More by Michael Mo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