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想朋友

電視節目可以抵禦孤獨

肚子咕咕叫,但沒時間吃飯?來點零食就行。昏昏欲睡,無法集中注意力?如果無法獲得充足的夜間休息,小睡一會兒也能讓人精神煥發。但是,當你獨自一人感到孤獨時,該怎麼辦呢?

最新的心理學研究表明,僅僅開啟你最喜歡的電視節目就可以緩解孤獨感。正如零食可以代替正餐來滿足飢餓感一樣,觀看自己喜歡的電視節目似乎可以在沒有真正的人際互動的情況下提供歸屬感體驗。

幾十年來,心理學家一直對理解個體如何實現和維持社會關係以避免社會隔離和孤獨感感興趣。絕大多數研究都集中在真實個體之間面對面互動的關係上。最近的研究已將焦點從真實關係擴充套件到虛假的“準社會”關係。準社會關係是我們隨著時間推移與我們在電視或電影中可能看到的人或角色發展出的一種單方面偽關係。因此,正如友誼透過共度時光和分享個人想法和觀點而發展一樣,準社會關係透過觀看我們喜歡的電視節目中的角色,並像對待朋友一樣參與他們的個人生活、怪癖和經歷而發展。


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訂閱我們的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以示支援。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繼續刊登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在最近發表於《實驗社會心理學雜誌》上的一篇文章中,布法羅大學的Jaye Derrick和Shira Gabriel以及邁阿密大學的Kurt Hugenberg檢驗了他們所謂的“社會替代假設”。

作者們推測,孤獨感會促使人們尋求關係,即使這些關係不是真實的。在一系列實驗中,作者們證明,當參與者感到孤獨時,他們更傾向於報告觀看自己喜歡的電視節目,並報告在觀看時不太可能感到孤獨。這一初步證據表明,當真實互動不可用時,人們會自發地尋求社會替代品。作者們還發現,回憶起與生活中親近的人爭吵的參與者,與非喜歡的電視節目相比,寫自己喜歡的電視節目的時間明顯更長。看來,缺乏歸屬感的經歷實際上導致人們沉迷於自己喜歡的電視節目,就好像與電視角色的準社會關係取代了被回憶起的有缺陷的關係一樣。

人際關係受到威脅(例如爭吵或社會排斥)後,常見的體驗是自尊心降低和情緒消極。然而,研究人員發現,那些經歷了關係威脅然後觀看自己喜歡的電視節目的參與者,可以緩衝自尊心、消極情緒和被拒絕感所帶來的打擊。

這項研究有助於更廣泛的關於歸屬需求的基本性質的文獻。作為社會動物,人類天生就有一種贏得認可,以及與他人建立和維持關係的需求。當對聯絡的渴望得到持續、有意義的互動滿足時,這種渴望就會消退,但當它未被滿足時,它就會像飢餓一樣加劇,迫使人們採取行動。

研究表明,對歸屬感的威脅會引發廣泛的旨在維持社會聯絡的認知和行為。一個特別有趣的發現是,在遭受社會排斥或感到孤獨後,人們似乎變得對社會線索高度敏感。例如,與那些社會需求較少的人相比,對歸屬感有更高需求的個體更擅長解碼情緒面部表情,並且對社會相關資訊的記憶力更強。

因此,正如節食的人在仔細研究溫暖羊角麵包的黃油薄片時可能會流口水一樣,人際關係很少或脆弱的人也會經歷類似的感知轉變,從而增強他們對人際線索的敏感性。由此可見,這種感知轉變可能會使準社會關係對於孤獨的人來說比對於不孤獨的人來說感覺更“真實”或更令人滿意。

不幸的是,準社會關係的主要優勢也是其最大的缺點:它的單方面性。社會替代品是最安全的社會聯絡,因為它們可以提供聯絡的心理體驗,而沒有真實關係中痛苦的輕視、耗時的維護或個人犧牲。社會替代品始終如一地可用,每週同一時間在同一頻道播出。隨著人們的時間因工作和義務而變得更加有限,開啟電視似乎比花時間培養新的友誼並冒著被拒絕的風險容易得多。似乎支援這一觀點的是,美國家庭平均擁有的電視機比人多,美國人平均每天觀看電視超過四個半小時。  因此,我們透過電視滿足歸屬感的能力最終可能會以犧牲真實關係為代價,儘管真實關係的風險更大,但潛在的回報也更大。

同樣的情況是,即使是非常受歡迎的電視節目最終也會停播。在以色列海法大學傳播學系Jonathan Cohen發表在《社會和個人關係雜誌》上的研究中,他調查了電視觀眾對其喜歡的電視角色可能消失的反應。科恩發現,觀眾預計對準社會關係破裂的反應與他們真實社會關係破裂時的反應相同。即使準社會關係可能為未滿足的歸屬需求提供快速簡便的解決方案,但處於這些關係中的個體也可能無法倖免於關係破裂的痛苦和折磨。

社會替代是否像自動售貨機裡的糖果棒一樣,只能短暫地滿足對真正歸屬感的渴望,但最終令人不滿意,或者它是否像一頓飯一樣,在某種程度上持久地取代了真實關係,這還有待觀察。

你是科學家嗎?你最近讀過一篇你想撰寫的同行評議論文嗎?那麼請聯絡《Mind Matters》聯合編輯Gareth Cook,他是《波士頓環球報》的普利策獎獲獎記者,他在那裡編輯《週日思想》版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