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鬱藥可以幫助很多人恢復健康,但有時會以體重增加或性慾喪失等副作用為代價。這些副作用可能只是挫敗感的一部分。正如羅賓·馬蘭茨·海尼格在《大眾科學》三月刊的“驅散陰霾”一文中所寫的那樣,長期以來佔據市場的藥物——選擇性血清素再攝取抑制劑(SSRIs)和血清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SNRIs)——“並非對每個人都有幫助,最終在超過三分之一的使用者中失效。一種今天似乎有效的藥丸很可能明天就停止幫助。而且這些藥物可能需要幾周才能開始產生明顯的效果。”同樣令人不安的是,一些大型製藥公司,如葛蘭素史克,正在退出精神疾病藥物的開發。
但她指出,並非所有人都在放棄這項努力。政府和小型生物技術公司的研究人員正在努力彌補一些不足,並正在尋找以新方式起作用的藥物。
例如,一些研究人員,如耶魯大學的羅納德·杜曼,正專注於尋找能在我們體內更快起效的化合物。杜曼和他的同事們正試圖從氯胺酮中吸取教訓,氯胺酮是一種麻醉劑和止痛劑,也以“特快K”的名稱非法銷售。該小組在老鼠身上證明,氯胺酮會迅速導致神經元之間建立新的聯絡,並且顯然透過這樣做,產生抗抑鬱作用。基於對這些變化的分子基礎的理解,研究人員現在正在尋找以類似方式運作的更安全的藥物。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與此同時,國家心理健康研究所的莫拉·弗雷和她的同事們正在跟進發現,靜脈注射東莨菪鹼(一種暈動病藥物)可以在幾天內緩解人們的抑鬱症狀。他們正在努力尋找一種實用的藥物輸送方法;到目前為止,皮膚貼片和口服藥物作為情緒提升劑效果不佳。
其他團隊正在嘗試透過作用於不同於現有藥物的目標分子或過程來確定緩解抑鬱症的藥物。例如,一些證據表明,海馬體(一個參與學習和記憶的大腦區域)中的神經發生(產生新的神經元)可能緩解抑鬱症。事實上,誘導這種生長被認為是SSRIs改變情緒的方式之一。考慮到這一點,馬里蘭州羅克維爾的Neuralstem公司已經確定了一種特別有效地促進神經發生的化合物。該物質現在開始在人體中進行早期測試。
甚至基因療法也在考慮之中。一種旨在提高神經元對神經遞質血清素的反應性的方法正在猴子身上進行測試。如果一切順利,這些測試可以證明在人體中進行試驗的合理性。
有關更多詳細資訊並瞭解有關更好的抗抑鬱藥的其他研究,請參閱海尼格的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