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部表情並不能揭示情緒
情感人工智慧產業、法院和兒童教育者在不知不覺中依賴於對達爾文思想的誤解

面部表情並不能揭示情緒
情感人工智慧產業、法院和兒童教育者在不知不覺中依賴於對達爾文思想的誤解

有意義人生的新維度
研究表明,欣賞日常之美可能與宏大的目標感同樣強大

閱讀所有你想看的故事。

為了對抗偏見,考慮突出你的種族或性別
在社交時,女性以及種族和少數族裔群體的人們可以從強調他們的身份中獲益

烏克蘭局勢應該如何告訴孩子們:一位心理學家的建議
一位家庭顧問表示,孩子們對俄羅斯的襲擊感到擔憂,需要解釋正在發生的事情

心理學家敦促同行採取氣候行動
國家最大的心理學家協會表示,其成員應採取更多措施來治療氣溫升高帶來的危險健康影響

為什麼孩子們害怕尋求幫助
年僅七歲的孩子可能在學校猶豫是否提問,因為他們擔心同學會認為他們“愚蠢”

“不確定性不耐受”的人格特質在新冠疫情期間引起痛苦
高水平的這種特質使人們面臨情緒問題的風險

我們大多數人結合了來自不同性別的性格特徵
新的研究強調,幾乎每個人的性格都融合了“更常見於男性”和“更常見於女性”的特徵

“啊哈!”時刻從意識水平之下湧現
研究中的人們透過依靠自發的洞察力而非分析性思維,輕鬆地解決了難題,同時還在處理一項不相關的心理任務

社交媒體上的定向廣告如何將人們推向極端
試圖使他人激進化的人正在使用廣告來推銷陰謀論和極端主義觀點

新年決心眾所周知地難以堅持,但科學可以幫助你保持它們
行為科學家阿耶萊特·費什巴克在她新書中解釋說,你可以透過改變你構建情境的方式來持久地改變你的行為

2022年社交媒體上的虛假資訊會帶來什麼?三位專家進行權衡
1月6日美國國會大廈襲擊事件一週年引發了人們對虛假資訊增加重複事件風險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