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汙染2023年3月17日
北溪管道爆炸攪動有毒沉積物
北溪管道爆炸事件發生在化學武器傾倒場,但其他汙染物被證明對海洋生物毒性最大

北溪管道爆炸攪動有毒沉積物
北溪管道爆炸事件發生在化學武器傾倒場,但其他汙染物被證明對海洋生物毒性最大

為什麼素食魚如此難做?
未來主義食品科學技術最終可能將植物性鮭魚片和金槍魚排端上餐桌

閱讀所有你想看的故事。

新型變色塗層既能加熱又能冷卻建築物
一種薄膜可以從釋放熱量切換到捕獲熱量,將這種塗層包裹在建築物周圍可以提高能源效率

如何設計能夠抵禦地震的建築物
雖然致命的地震無法預防,但科學確實有一些方法來保護建築物以及裡面的人們

新型百億億次超級計算機每秒可進行百億億次計算
新型“百億億次”超級計算機將為科學帶來突破。但該技術也存在被用於研究核武器的可能性

增強風味勺子和筷子可以讓食物味道更好
新型餐具可以增強甜味或鹹味等風味,帶來更令人滿意的用餐體驗

強大的變形龜機器人透過改變腿部形狀實現兩棲
一種受烏龜啟發的機器人可以變形其腿部,以便從陸地移動到水域再返回

60秒播客短暫休息一下——但等等,還有更多
《大眾科學》的簡短播客已經持續了16年零三個月零七天,包括今天。但現在是我們進化的時候了。

影片:如何使建築業實現迴圈
世界上的沙子正在耗盡。迴圈思維是解決方案嗎?

如何建造對氣候和生物多樣性產生積極影響的建築物
使建築物成為最大限度減少材料浪費的迴圈經濟的一部分,可以帶來巨大的環境回報

室外空調為世界盃降溫。但這可持續嗎?
在一個日益變暖的世界中,體育場空調的健康益處可能無法抵消氣候風險

推特不是火箭科學——它更難
埃隆·馬斯克想像SpaceX一樣運營推特。但人類行為將使其更加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