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遇見生活:我為什麼在布朗克斯寫關於成癮的文章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這篇文章是一個合作敘事系列的開始,由我的文字和克里斯·阿納德的照片組成,探討了布朗克斯亨茨角的成癮、貧困和賣淫問題。要了解更多關於該系列的資訊,請點選這裡

----------

在過去的一個月裡,我花了幾個深夜探索南布朗克斯,這個地區在當地以賣淫和成癮而聞名,總體而言,它被周圍的紐約市都會區遺忘和忽視。亨茨角是一個半島,字面上隔著鐵路軌道與布魯克納高速公路上的路人相望,這裡是全市暴力犯罪率最高的警察轄區。然而,我和攝影師克里斯·阿納德一起,經常光顧人行道、小商店、酒類商店,以及在一次特別難忘的場合,一家脫衣舞俱樂部,我發現這是一個充滿活力、獨特的紐約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我第一次去布朗克斯的亨茨角是出於興趣,克里斯聯絡我並邀請我同行。我在他的部落格上看到了照片,讀了關於成癮的故事,但仍然很少考慮(事後想來我很慚愧)我實際上要讓自己陷入什麼境地。現在我參與了這個長期專案系列,我將在這裡釋出其中的一部分。

為什麼要在《大眾科學》上釋出關於成癮和個人苦難的故事?從科學角度認識到海洛因是一種鎮靜劑,可卡因是一種興奮劑,這只是粗略的認識,更深層次的是看到海洛因成癮者的敏感和同情心,以及可卡因成癮者的焦躁不安。當與可卡因成癮者交談時,你能感受到那種不穩定的氛圍,邊緣的偏執和不信任感——你能在科學期刊中設想這些嗎?(是的,亨茨角地區人們主要選擇的毒品是可卡因和海洛因。)

科學痴迷於機制,以至於常常將人的因素拋在一邊,在神經化學物質和額葉的軌道上錯失了人的因素,即使這正是他們自己所描述的——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在我的上一篇文章中,我收到了大量的反饋,其中一些非常負面,包括一系列尖酸刻薄的電子郵件:“科學屬於《大眾科學》。”重要的是人,這就是我們談論科學的原因。情境,在這種情況下是社會情境,產生了對科學的需求——情境是那些受到成癮破壞影響的人們。我關心科學的人文性,我認為那些同樣關心這個領域的人應該回顧一下,記住他們研究的原因。

我至少重新開始寫這篇文章 10 次了。寫一段,刪除。再寫,再刪除。當克里斯問我從最初幾次訪問亨茨角中學到了什麼時,我給出了一些我認為是愚笨的或容易表達的我的精神迷霧。我不知道我學到了什麼。也許我學到的太多了,作為一個作家,我無法在情感和經驗的漩渦風暴中寫作。

經過反思,我可以這樣說:積極的精神閃耀並無處不在,超出了我曾經認為可能的範圍;部分人群沒有機會逃脫動盪的困境;我們給予某些型別的成癮者(世界上濫用處方藥的人和酗酒者)的信任和平臺遠遠多於其他成癮者。

我現在已經去過亨茨角五次了,並在那裡度過了許多夜晚。在我在布朗克斯的第一個晚上之後,我簡要地記下了這份個人目錄,當時我正在反思我剛剛經歷的街頭賣淫和吸毒,這與我通常平靜的生活截然不同。

我知道我在那裡期間和之後抽的煙比我一生中抽的都多。我知道我回來後躺在淋浴間裡,並在那裡蜷縮不動地待了一段時間。亨茨角給我的感覺就像我的五臟六腑都被翻過來了一樣——我知道說我在這片街區待了幾個小時就受到了如此大的影響是多麼自私,因為這對許多人來說是每天的現實。

震驚,無助:是我,不是他們。

重點是:實驗室最終只瞭解成癮的一點點。其餘的部分是人們的生活。

從那以後,我又回到了亨茨角,尋找那些獨特、性格鮮明的人們的故事,他們有著直截了當、毫不掩飾的成癮問題。不,他們沒有從全科醫生那裡開到的奧施康定,也沒有品嚐昂貴葡萄酒的愛好,但他們像美國其他地方的人一樣自我用藥。

科學在其所有的經驗主義中都應該看到世界及其研究物件本來的面目——美麗、痛苦、困擾和勝利。

我們有足夠多的人報道科學論文,也有足夠多的人報道科學花絮。我們需要的,我不會假裝說我有完美的答案,是科學如何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奮鬥和勝利相關。

成癮是奮鬥的案例研究。這是一個響亮的提醒,提醒我們為什麼要從事科學以及我們正在幫助什麼。我仍然會報道科學新聞,但我也將打破刻板印象,併為社群和故事帶來光明,我認為在許多方面,我們比僅僅是新聞更需要這些。

這些是你突觸、神經遞質和杏仁核協調(或缺乏協調)的人性面孔。

我很自豪能在《大眾科學》上發表文章,但我首先忠於人民,忠於我最初為之寫作的人民。

-----------------------------

以下是我到目前為止有幸遇到的一些人,照片由克里斯·阿納德提供(點選姓名或照片可在克里斯的 Flickr 網站上了解更多故事)

Takeesha 與我分享了她一些令人心碎的故事,包括小時候被家人虐待的經歷。她現在吸食可卡因,有時也“賣淫”。她說話方式坦誠、自由,公開崇拜克里斯,見到他時會跑上前去擁抱他。

Craig 是我第一次去布朗克斯時在一家小商店外遇到的。我們一起抽菸,聊了將近一個小時。他很會說話,經常以“你知道我在說什麼嗎?”來結束許多想法。我確實知道——他對社群和可卡因(他的毒品)提出了很好的觀點。

Cynthia 大約凌晨 1 點,當我們即將離開亨茨角時,我們在一條安靜的小街上遇到了辛西婭。這位 15 個孩子的母親興奮地炫耀說這是她拍過的最好的照片——她把它掛在家裡牆上。她從 13 歲開始賣淫,之後不久開始吸食海洛因和可卡因。

Michael 當我遇到邁克爾時,他打扮成雪萊的樣子,渾身發抖,顯然正在戒斷(海洛因和可卡因),他說他需要幫助尋找戒毒機構。他害怕把自己送進治療中心,因為他有未結的賣淫案件,並且想避免使用美沙酮,因為他說他以前對美沙酮嚴重上癮。當我們和邁克爾說話時,警察來了並詢問了我和克里斯。他的善良、痛苦和他處境的艱難顯露出來,之後我感到心痛。我們再也沒有見過他,儘管每次去我都會尋找並抱有希望。

特別感謝克里斯的默默觀察,以及一次又一次地忍受我的存在。檢視最近的《紐約時報》報道,並在Twitter 上關注他

About Cassie Rodenberg

I write, I listen, I research, I tell stories. Mostly just listen. I don't think we listen without judgment enough. I explore marginalized things we like to ignore. Addiction and mental illness is The White Noise behind many lives -- simply what Is. Peripherals: I write on culture, poverty, addiction and mental illness in New York City, recovering from stints as a chemist and interactive TV producer. During the day, I teach science in South Bronx public school.

More by Cassie Rodenber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