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蘭:從兒童之家到毒品到監獄……然後呢?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這篇文章是合作敘事系列的一部分,由我的寫作和克里斯·阿納德的照片組成,探討了紐約市布朗克斯區亨茨角地區的毒癮、貧困、賣淫和城市人類學問題。有關該系列的更多資訊,請點選此處

-------------------------

羅蘭:亨茨角。圖片由克里斯·阿納德提供。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羅蘭21歲時剛開始接觸毒品和街頭生活——這是他第一次被監禁(持有輕罪,一項重罪販賣指控),非暴力犯罪。 他在賴克斯島監獄服刑後選擇了一項協議:在長期住宿戒毒康復機構接受治療以換取刑期。他選擇了協議而不是監獄,在布魯克林接受藥物濫用治療。 幾個月後,他有一天下午離開了治療機構,回到了南布朗克斯。第二天早上他在街上再次被捕,並被帶回賴克斯島,再次入獄,沒有接受治療。

五個月前

羅蘭在非法住所:亨茨角。圖片由克里斯·阿納德提供。

羅蘭爬過“非法住所”三樓一張骯髒的裸露床墊,“非法住所”是一棟廢棄的房子,沒有水電,地板被腐蝕,石膏板灰塵覆蓋著一切。在房間一側堆積如山的衣服堆裡,在被丟棄的書籍和注射器包裝紙之間,羅蘭的手消失又出現,緊緊抓住一件小外套。這個吸食海洛因的人晃動著衣架上的衣服,咧嘴一笑。“看看我給我兒子買了什麼。”

這是一件幼兒尺寸的衣服,黑色,帶有蓬鬆的羽絨填充袖子和胸部。材料看起來閃亮,嶄新。

他拿著它在房間裡走來走去,把它靠近訪客的臉。

他很快就能見到他的兒子了——他定期探望。這個平時安靜的男人變得健談起來。“你應該來看看我的兒子。你什麼時候能來?我星期六見他。”

談論完他的兒子後,一片沉默。

幾個月前

羅蘭從橋下搬出垃圾,分類並保留好東西,他是唯一一個除了邁克爾之外會保持這個空間整潔的居民。他住在那裡,在橋下,他和少數幾個人。他默默地收集垃圾以進行清除,做他的任務,在前一天晚上找到他早上的毒品。一個負責任的租戶。

當有人在狹窄的空間裡爬過去時,他會挪過去,點點頭。如果有人蜷縮成一團,毒癮發作,他會幫助她找到毒品。禮貌,以及更重要的是,善良。

更早之前

羅蘭在布魯克林的一家兒童之家度過了他的青春期,此前他的母親因海洛因過量而去世。最終,他自己從青少年住所簽出,並在街頭找到了毒品,特別是他曾向自己承諾永遠不會染上的海洛因習慣,因為他的母親就是這樣去世的。

那時他來到亨茨角剛剛一年多,無家可歸。

最早,我們第一次見面

“我有潛力,但我不知道如何利用它,”他說。雙手插在口袋裡,頭低著。

現在

羅蘭在賴克斯島監獄裡度日如年,身後是一段短暫的戒毒康復經歷,前方是重新吞噬他的街道。

羅蘭和他的紋身:亨茨角。圖片由克里斯·阿納德提供。

-------------------------

更多關於亨茨角毒癮的文章

在Facebook上關注

克里斯·阿納德的照片和他的Facebook feed

About Cassie Rodenberg

I write, I listen, I research, I tell stories. Mostly just listen. I don't think we listen without judgment enough. I explore marginalized things we like to ignore. Addiction and mental illness is The White Noise behind many lives -- simply what Is. Peripherals: I write on culture, poverty, addiction and mental illness in New York City, recovering from stints as a chemist and interactive TV producer. During the day, I teach science in South Bronx public school.

More by Cassie Rodenber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