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首先我想說,我確實是經濟學的愛好者。我甚至差點放棄我的科學和寫作訓練,去追求經濟學博士學位。經濟學的簡潔和邏輯性深深吸引著我。日常生活的經濟學似乎閃耀、有趣且誘人,我喜歡閱讀像《魔鬼經濟學》這樣的書。知道我們人類是有道理的,無論我們認為自己多麼複雜,這讓人感到欣慰。然而,純粹的邏輯和成癮並不總是能融合在一起。
《魔鬼經濟學》部落格最近的一個頭條新聞宣稱:“可卡因成癮者更喜歡現在的現金而不是未來的可卡因”…… 嗯,是的。我可以想象成癮者更願意現在就獲得毒品。如果他們現在拿到現金,他們現在就可以購買毒品,而不必等到以後。
這讓我感到震驚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直到現在,研究人員還認為,無論情況如何,可卡因成癮者都認為這種藥物的價值高於任何其他商品。然而,比克爾的研究結果表明,可卡因成癮者只有在能夠立即獲得毒品時才會格外重視它,而可卡因的未來價值則被大大低估了。”
因此,這項研究的一部分內容是讓成癮者選擇以後獲得可卡因還是現在獲得金錢。成癮者確實重視毒品,無論他們以何種方式在當前情況下獲得它。我們的大腦基本部分是“當下”的生物:成癮者大腦中的杏仁核會尖叫著要毒品,她會盡快得到滿足。如果一個女人正在捱餓,她會獲取食物。成癮者也會如此,但在這裡,他們的“食物”是一種毒品,一種由爬行動物般古老的大腦驅動的神經化學缺陷和需求。
當被剝奪成癮物質時,成癮者的大腦會進入生存本能模式,神經元燃燒並尖叫“現在就要毒品!” 然而,我們卻試圖用邏輯來解釋成癮者對毒品價值的看法?
關注“成癮者如何做決定”就像是南轅北轍。如果你真的想抓住問題的核心,就應該研究成癮者的大腦是如何運作的,從而讓我們走上阻止這場神經化學噩夢的道路。如果研究和文章關注的是使用者而非成癮者對毒品價值的看法,那可能會更有意義。
因此,我懇請經濟學停止試圖弄清楚成癮者使用何種邏輯。它表現得好像其中涉及深思熟慮、量身定製的決策過程,這侮辱了任何與成癮作鬥爭的人,而且最重要的是,它暗示成癮是一種邏輯障礙,使我們倒退了兩步。
經濟學,我確實愛你,但請你從成癮的草坪上下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