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使用偽科學來為恐跨症辯護

實際研究表明,性別絕非二元對立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反科學情緒充斥著我們的政治,智識暗網 (IDW) 如是說。在這些反科學情緒中,IDW 主要引用了跨性別民權訴求日益增長的可見性。在 IDW 看來,跨性別者及其倡導者正在利用諸如“跨性別女性是女性”、“性別中性代詞”或“性別不止兩種”等壓制言論自由的後現代概念摧毀我們社會的支柱。IDW 宣稱,“基本生物學”不容忽視。“事實不顧及你的感受。”

所有這一切諷刺的是,這些“啟蒙運動的捍衛者”恰恰犯了他們所嘲笑的行為。儘管經常被視為僅僅是邊緣網際網路運動,但他們宣揚的非科學主張已經感染了我們的政治和文化。尤其令人震驚的是,這些“知識分子”的斷言被非科學家用來聲稱對跨性別者的非人化待遇具有科學依據。現實世界的後果正在不斷累積:跨性別軍人禁令廁所法案,以及取消工作場所醫療歧視保護、41-51% 的自殺未遂率和有針對性的致命暴力。這不再僅僅是網路釣魚。

與普遍看法相反,科學研究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獨特而真實的跨性別體驗。具體而言,透過三個主題:(1)遺傳學,(2)神經生物學和(3)內分泌學。所以,請抓緊你的器官,無論它們是什麼。現在是“談話”的時候了。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生物性別:你是如何獲得的

幾乎所有中學生物學都學過,如果你有 XX 染色體,你就是女性;如果你有 XY,你就是男性。這種陳舊的簡化非常適合教授染色體的重要性,但背叛了生物性別的真實性質。流行的觀點認為你的性別僅來自你的染色體構成是錯誤的。事實是,你的生物性別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一個活生生的系統,具有改變的潛力。

為什麼?因為生物性別遠比 XX 或 XY(或 XXY,或僅 X)複雜得多。XX 個體可能表現出男性性腺。XY 個體可能擁有卵巢。如何做到?透過一組複雜的遺傳訊號,在人類發育過程中,從一小群稱為雙潛能性腺原基的細胞和一個稱為SRY的基因開始。

新受精的胚胎最初發育時沒有任何性別跡象。大約在五週時,一組細胞聚集在一起形成雙潛能性腺原基這些細胞既不是男性也不是女性,但有可能變成睪丸、卵巢或兩者都不是。在性腺原基形成後,SRY——Y 染色體上的一個基因,於 1990 年發現,這要歸功於性染色體異常的 XX 男性和 XY 女性的參與——可能會被啟用。*

雖然仍未完全理解,但我們知道 SRY 在推動性腺原基向男性性腺發展中發揮作用。但 SRY 不是一個簡單的開關,而是一個精確計時的啟動訊號,“男性性腺”交響曲的第一個和絃。一組細胞(樂器組)必須在正確的時間(指揮?)都表達 SRY(和絃的音符)。如果沒有第一個和絃,胚胎將演奏不同的交響曲:女性性腺,或介於兩者之間的東西。

還有更多!雖然短暫而協調的 SRY 啟用啟動了男性性別分化的過程,但像 DMRT1FOXL2 這樣的基因在成年期維持某些性別特徵。如果這些基因停止運作,性腺可能會發生變化,並表現出相反性別的特徵。如果沒有這些參與者不斷活躍,你的生物性別的某些組成部分可能會發生變化。

還有更多!SRYDMRT1FOXL2 不直接參與生物性別的其他方面。第二性徵——陰莖、陰道、外貌、行為——稍後出現,來自激素、環境、經驗和基因相互作用。為了探索這一點,我們從身體轉向大腦,生物學在那裡變成行為。

大腦:東西“被編造”的地方

當生物學變得過於複雜時,有些人指出男性和女性大腦之間的差異,以此作為性別二元對立的證據。但是,半個世紀的經驗研究反覆挑戰了大腦生物學僅僅是 XY = 男性大腦或 XX = 女性大腦的觀點。換句話說,不存在“男性大腦”或“女性大腦”這種東西。這並不是說沒有可觀察到的差異。某些大腦特徵可能是性別二態性的:男性和女性之間可觀察到的平均差異。但與生物性別一樣,將“大腦性別”作為解釋這些差異的原因錯誤的,並且阻礙了科學研究

讓我們只舉大腦中性別二態性最著名的例子:視前區性雙態核 (sdnPOA)。這個微小的大腦區域有一個不成比例的大名,在男性中略大於女性。但尚不清楚這種大小差異是否表明男性和女性的 sdnPOA 佈線明顯不同,或者是否——就像雙潛能性腺原基一樣——相同的佈線在功能上偏向光譜的相反端。再加上同性戀男性中的 sdnPOA 比直男更接近直女的觀察結果,“男性大腦”的觀點就瓦解了

試圖將性別、性染色體和性別二態性聯絡起來對於理解其他大腦屬性也是無用的。血管加壓素是一種二態性激素,但與男性和女性之間的行為差異和相似性有關。簡而言之,性別二元對立的觀點在科學上沒有用處,而且在大腦中這一點最為明顯。而且,跨性別者恰好擁有大腦來證明這一點

很容易看到性別二態性,並得出大腦是二元對立的結論;這很容易,但卻是錯誤的。由於跨性別者參與研究,我們擴充套件了我們對大腦結構、性別和性別認同如何相互作用的理解。對於諸如腦容量和連線性等某些屬性,跨性別者的值介於順性別男性和女性的典型值之間,無論是在變性前還是變性後另一項研究發現,對於某些大腦區域,跨性別個體似乎與性別認同相同的順性別個體相似。在同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跨性別者似乎更接近出生時指定性別的特定大腦區域。其他研究人員發現,跨性別者與順性別個體具有獨特的結構差異

身體、大腦和兩者之間的激素

似乎大腦和身體還不夠複雜,另一個生物學因素影響著個體生物性別的表達:激素。任何經歷過青春期的人都親身感受過激素的力量。但與所有生物學事物一樣,激素不能僅限於青春期“雌激素 = 女性,睪酮 = 男性”的想法。

首先,所有人都有雌激素、孕酮和睪酮水平,性別差異並不像人們普遍認為的那麼顯著。在嬰兒期和青春期前,這些激素處於雙潛能範圍,沒有明顯的性別差異。透過青春期,某些性激素(如雌激素、孕酮和睪酮)變得偏向光譜的一端。但在發育成熟的成年人中,男性和非孕期女性的平均雌激素和孕酮水平相似。雖然睪酮在成年男性和女性之間表現出最大的差異,但遺傳性研究發現,遺傳(X 與 Y)僅解釋了個體睪酮的約 56%,表明激素還有許多其他影響因素。此外,對任何一個個體性激素水平的測量在“平均”值的範圍內差異很大,無論你採取的測量值有多接近或有多分散。二元性別模型不僅不足以預測激素的存在,而且在描述影響激素的因素方面也毫無用處。

環境、社會和行為因素也會影響男性和女性的激素水平,使激素決定性別的觀點變得複雜。孕酮會隨著典型的男性編碼的涉及支配和競爭的社會情境而變化。雌激素通常與女性編碼的行為有關,但在男性編碼的支配/權力社會情境中也發揮作用。雖然男性和女性的平均睪酮水平不同,但許多外部因素會改變這些水平,例如一個人是否在養育孩子。男性和女性睪酮水平的差異可以預測某些育兒行為。甚至性幻想的內容也會改變睪酮水平。事實是,行為和環境——如文化性別規範和期望——會影響與性別相關的激素,以及身體和大腦本身的生物學。

科學與社會:攜手並進

雖然這只是一個小的概述,但科學是明確而確鑿的:性別不是二元的,跨性別者是真實存在的。現在是我們承認這一點的時候了。使用脫離語境的“事實”來定義一個人的性別認同是不科學且不人道的。跨性別體驗為性別科學提供了重要的見解,併科學地證明了不常見和非典型的現象對於成功的生命系統至關重要。即使是科學事業本身,當它更具包容性和多樣性時,也可以量化地變得更好。因此,無論評論員、政治家或網路噴子說什麼,跨性別者都是我們現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跨性別人類代表著複雜性和多樣性,而複雜性和多樣性是生命、進化和自然本身的基本特徵。這是一個事實。

*編者注(2019 年 6 月 18 日):這句話在釋出後經過編輯。它最初將參與者稱為跨性別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