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我正在旁聽一門大型講座課程——面向生物學專業學生的生物學——我將在明年秋季教授這門課。這裡初級和高階教師輪流教授核心課程。我已經十年沒有考慮過基礎生物學了,我正在記筆記,內容包括教材以及我的資深同事的講授重點。
想法泡泡: 有沒有關於將生物體重新排列和分配到不同類群的備忘錄? 域、界、並系群 #怎麼回事?!
說真的,我現在就在這門課上,坐在巨大的禮堂中間的位置。我既能看到我同事的表情,也能注意到學生的參與程度(透過面部表情和學生做筆記的量來判斷)……他問了一些簡單的反饋問題,但沒有回應。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刊登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我立刻決定:當我教這門課時,我需要使用答題器。 我需要一種方法來衡量學生對教材的理解程度,因為生物反饋機制似乎並沒有真正吸引學生。我在我的大型階梯教室(面向護理專業學生的普通生物學)也注意到了同樣的情況。
我是一位相當富於情感的講師。我在課堂上佔據空間,用洪亮的聲音講話,希望得到學生的呼應,尤其是後排的學生。但我得到的反饋很少——主要是幾聲禮貌的低語和含糊不清的回答,而且通常來自同一小部分學生。
所以,現在我非常好奇:為什麼學生不回應呢?
我為什麼要在意這些?
1. 學生 不應該等到他們成為高年級學生,在較小的教室裡學習專業課程時,才能最終體驗到與他們專業或教材的密切互動。
2. 所有學生都應該有機會感受到他們對高等教育的投入感,並感覺他們最終“掌握了教材”。
3. 講座不是表演。教師不是藝人。講座是對學習材料的一種非常正式的呈現,但學生不僅僅是來見證資訊的。學生來這裡是為了參與資訊——吸收它,整合資訊,反覆思考,認真考慮, 將資訊應用於整個課程,並最終在考試當天展示理解程度。
階梯教室可能會讓人感覺像是在眾目睽睽之下隱藏起來,但我真的想鼓勵所有正在閱讀本文的學生走出陰影。不要隱藏;但更重要的是不要隱藏你對教材的理解程度。教育是一個迭代的過程。我們(教師) 需要你們(學生)的反饋,才能知道我們是否在正確的軌道上。
所以,下次當你的老師在課堂上問一個一般性問題時,我希望你們充滿活力地舉起手,提高嗓音!
圖片來源:Image 8975, Getty/ PhotoDisc, M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