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 年 7 月 29 日:生物倫理學、科學和黑人歷史上的重要日子

塔斯基吉梅毒實驗是一項臭名昭著的臨床研究,始於 1932 年,由公共衛生服務部門在塔斯基吉學院進行。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塔斯基吉梅毒實驗是一項臭名昭著的臨床研究,始於 1932 年,由公共衛生服務部門在塔斯基吉學院進行。1972 年 7 月 29 日,它向世界揭露並結束。彼得·巴克斯頓,美國公共衛生服務部門工作人員提交了多份關於這項不道德研究的報告。他透過洩露給媒體揭露了塔斯基吉專案。

這項研究現在既著名又臭名昭著,因為它改變了歷史程序,並在以前沒有正式存在的科學和生物醫學研究領域制定了法規。1972 年 7 月 29 日是黑人歷史以及科學和生物倫理學歷史上的重要日子。

在該實驗被提出和啟動時,它是重要且及時的。它將跟蹤一群患有常見疾病的個體,這種疾病對個人和社群造成了巨大的醫療損失。該報告可以提供關於性病動態(性傳播感染)以及可能對公共衛生官員有用的社群特定因素的非常有用的資訊。直到 1940 年代,還沒有針對梅毒的有效治療方法,它被認為是無法治癒的。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那麼,為什麼在發現有效治療方法後,這些人仍然被跟蹤並被忽視治療長達 30 年?因為一組研究人員想研究這種疾病的長期影響。這意味著讓它自然發展。如果您認同 HBO 電影 《艾弗斯小姐的男孩們》中提出的敘事,那麼最初啟動這項研究的客觀理由是為了實證證明黑人患梅毒的痛苦與白人受試者相同。

這是一個完美的例子,說明我們作為科學家,如何被我們自己的雄心壯志矇蔽雙眼,以追求答案、完成實驗,併為了獲得資料點而試圖忽視每一項倫理和道德原則。我可以想象研究人員是如何被訓練與他們的研究物件脫離關係的,在這種情況下,研究人員會採取任何必要的心理練習,讓他的人類受試者遭受梅毒併發症的折磨,儘管有有效且負擔得起的治療方法,因為該受試者不再是他自己的個體。他現在是長期、連續的先驗研究中的一個數據點,該研究要求受試者忍受這一切。

然而,作為科學家,我們絕不能在頑固地追求知識的過程中失去我們自身的人性。最初,這種情況是如何以及為何被允許發生的呢?因為事實上,社會上有許多許多成員沒有被完全認可為人。(感謝優生學)。黑人就是這樣一群人。當時,對該疾病對非裔美國人(當時的黑人)影響的長期綜合研究被認為是一個新穎的研究問題,並且該研究的長期性質意味著它在醫學科學文獻中開創了先例。

男性黑人未經治療的梅毒病例與經治療和未經治療病例的比較研究

R. A. VONDERLEHR, M.D.;塔利亞費羅·克拉克,醫學博士;O. C. 溫格,醫學博士;J. R. 海勒 Jr.,醫學博士

1936 年 9 月 12 日,第 107 卷,第 11 期

JAMA。1936;107(11):856-860。doi:10.1001/jama.1936.0277037002000

 

或許塔斯基吉梅毒實驗最初確實是一項基礎研究,旨在檢驗黑人也是人類的假設。然而,在這個過程中,這項研究剝奪了這些男人及其家人的尊嚴。對是人類、是什麼使我們成為人類的科學理解,對個體種族群體,特別是黑人和土著群體之間生物學差異的檢查,以及評估疾病風險以及治療/預防方面的生物學、醫學甚至可能存在的遺傳差異的需求都在不斷發展。在否認有色人種的人性存在方面,甚至在我們對健康和醫療保健的需求方面,都存在著痛苦的歷史。

國家科學與技術新聞服務將透過與魯哈·本傑明博士和阿爾菲·佈雷蘭-諾布林博士進行 Twitter 聊天 來紀念科學和黑人歷史上的這個重要日子。

Twitter 聊天:紀念塔斯基吉梅毒實驗

魯哈·本傑明博士是一位跨學科學者,研究科學、技術、醫學和社會之間的關係。她是普林斯頓大學非裔美國人研究教授,也是《人民的科學:幹細胞前沿的身體和權利》一書的作者。

阿爾菲·M·佈雷蘭-諾布林博士是 AAKOMA(針對思維健康的青少年最佳化的非裔美國人知識)專案主任,也是 喬治城大學醫學中心的精神病學副教授。

討論由 @TheDarkSci 主持,將探討對該事件和生物倫理學的反思。42 年後,非裔美國人仍然害怕被科學利用嗎?

2014 年 7 月 28 日星期一,美國東部時間下午 1:00

#NSTNSchat#Bioethics

在 Twitter 上關注魯哈·本傑明博士:@ruha9@peoples_science

在 Twitter 上關注佈雷蘭-諾布林博士:@dralfiee

更新:國家科學與技術新聞服務提供了引人入勝的討論摘要。

DNLee is a biologist and she studies animal behavior, mammalogy, and ecology . She uses social media, informal experiential science experiences, and draws from hip hop culture to share science with general audiences, particularly under-served groups.

More by DNLe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