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看《瘋狂阿姨琳賽的趣味實驗室》第三季!

我開始寫部落格 - 在“城市科學探險”!© - 作為我更大膽夢想的出口和試驗場 - 創作並主演我自己的科學電視節目。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我開始寫部落格——在Urban Science Adventures ! ©——作為我更大膽夢想的出口和試驗場——創作並主演我自己的科學電視節目。在當時,2006年,沒有有色人種,沒有女性,更沒有黑人女性擔任過科學教育電視節目的主持人(甚至偶爾的客座撰稿人)。我想成為第一個,並且我認為我的節目主題——呈現城市生態和日常科學經驗,以及後院野生動物——將足夠吸引人以獲得觀眾的支援。我尤其熱衷於製作一個節目,讓來自傳統服務欠缺的受眾的其他家庭能夠產生共鳴,並願意收看。

我使用社交媒體——我的部落格、季度性的大量電子郵件傳送給朋友和家人,以及Facebook——來分享我的科學探險。我瞭解到,雖然影響力不大,但看到像我這樣的人做我所做的事情確實能激勵人們——年輕人和老年人——更多地探索科學。這對來自這些服務欠缺社群的年輕人,如非裔美國人、美洲原住民和移民家庭的年輕人,產生了特別大的影響。無論是電視螢幕還是電腦螢幕——媒體對有色人種在科學領域取得卓越成就並展示其專業知識的描繪都非常重要。我非常高興今天有更多的多樣性和科學專業知識呈現給公眾:尼爾·德格拉斯·泰森博士在FOX電視臺的《宇宙:時空奧德賽》,馬歇爾·謝潑德博士在天氣頻道的《WxGeeks》,以及雷切爾·伯克斯博士在美國化學學會YouTube節目《Reactions》中。

還有幾位冉冉升起的#BlackandSTEM 科學媒體英雄,包括琳賽·墨菲,她在2010年推出了她的STEM教育娛樂網路節目,作為她保姆活動的副產品。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她的節目是一股清新的空氣,充滿了甜蜜、精彩和純真,我希望媒體能有更多這樣的內容。所有我分享過這個節目的人都喜歡它!家長、教育工作者、課後志願者、青年牧師、我的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朋友、科學推廣專業人士,甚至印刷、廣播和線上科學傳播領域的人士。他們。愛。它!以及琳賽·墨菲,又名瘋狂阿姨琳賽。我相信你們這些有孩子或與孩子一起工作的人都知道STEM推廣領域是什麼樣的。我喜歡這個節目,因為它健康、有趣、積極、引人入勝,並且以一位有色人種年輕女性為主角。此外,教育和STEM教育娛樂節目早就應該有不同的主持人了。(我承認,她讓我想起了很多。可愛,充滿魅力,頭髮很棒,還有髮飾,太棒了!)

2011年即將結束,琳賽勢頭正勁。她甚至為《大眾科學》的“將科學帶回家”部落格撰稿。(我就是這樣瞭解她的)。她和她的節目引起了轟動,她的劇集(以及最終的製作質量)越來越好——你可以看出來。當她推出備受期待的、萬眾矚目的、第三季也是迄今為止最好的一季時,她的網站被駭客入侵,她失去了內容和勢頭。我絕對相信,如果不是那一系列不幸的事件,那麼每個人——你們每個人——都會已經知道琳賽是誰了。我在她的節目和她的表達方式中看到了令人驚歎的東西。我看到了火花,尤其是在她一起工作的孩子們眼中。

當我觀看她的節目時,我感到了一些東西。這讓我想起了我小時候在HBO上看《魔法師世界》時的感覺。如果你小時候喜歡並受到那個節目的啟發,那麼請相信我,《瘋狂阿姨琳賽的趣味實驗室》就是那樣,甚至更多!

所以加入我,讓我們為琳賽實現這一目標!她需要籌集10,000美元,以便她可以拯救她的內容,編輯它並在網上釋出。她的Indiegogo眾籌活動只剩下兩週時間來實現這一目標。看看這集。告訴我這不是棒的

我以榮譽退休教授級別捐款,因為我真的很想要一套她著名的科學工具包,和我的侄女們一起玩。

我挑戰我的讀者和部落格支持者也加入我,達到這個級別(或更高)。我真的很想看《趣味實驗室》第三季,除非你們也真的想看,否則我看不到!

所以請捐款並幫助傳播這個訊息。捐款連結這裡。截止日期是2014年11月6日星期四。

在Twitter上關注琳賽@AuntLindsey

Facebook粉絲頁面 - 教育網站 瘋狂阿姨琳賽

活動於2014年11月6日星期四結束。要麼全部實現,要麼全部落空,所以讓我們一起努力實現它。

謝謝,

DNLee

DNLee is a biologist and she studies animal behavior, mammalogy, and ecology . She uses social media, informal experiential science experiences, and draws from hip hop culture to share science with general audiences, particularly under-served groups.

More by DNLe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