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patchesDNLee: 非洲巨鼠有腹袋還是頰囊?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我喜歡“來自坦尚尼亞的報道!” 我不知道有些老鼠有袋子。我猜這些袋子類似於袋鼠的袋子。這種老鼠是否像袋鼠一樣用它們的袋子來養育幼崽? ~Art For Life Member

不,它們沒有;但這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常見的誤解。袋子在它們的嘴裡,而不是在它們的肚子上。當人們聽到有袋子的動物時,大多數人會自動想到袋鼠目動物才有的腹袋,例如袋鼠、考拉,甚至(北美洲的)負鼠都是袋鼠目動物。它們產下非常不成熟的幼崽,這些幼崽在母親的腹袋中完成出生後的發育。

因為有些人認為老鼠有腹袋,他們可能會將它們與袋熊混淆。袋熊和巨頰囊鼠發音很像!)在生態上很相似:兩者都生活在地下,挖掘廣泛的洞穴,生活在非常相似的棲息地中,並且主要在夜間活動;但巨頰囊鼠的名字來源於它們的嘴巴或臉頰上的囊。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Cricetomys 有像花栗鼠一樣的頰囊:在下巴內側有兩個口袋,每側一個。它們在覓食時用它們來儲存食物。當它們回到洞穴時,它們會清空頰囊並將食物(通常是穀物、種子和堅果)儲存起來以供日後食用。

我見過我在實驗室裡的老鼠用齧齒動物顆粒塞滿它們的臉,然後把它們倒在它們睡覺的角落裡。在坦尚尼亞,我抓到了一隻實驗物件,它狼吞虎嚥地吃掉了玉米棒子上的所有玉米(誘餌),並把它放在它的頰囊裡。它讓我完成了所有的測量和處理,幾乎沒有灑出一粒玉米。

有興趣瞭解更多關於這次冒險的資訊嗎?在Twitter上關注#DispatchesDNLee,或提交您的姓名地址以獲取來自坦尚尼亞的明信片

DNLee is a biologist and she studies animal behavior, mammalogy, and ecology . She uses social media, informal experiential science experiences, and draws from hip hop culture to share science with general audiences, particularly under-served groups.

More by DNLe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