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坦尚尼亞 #DispatchesDNLee 2015

更多來自 #DispatchesDNLee 2015 的科學和文化冒險,DNLee 重返坦尚尼亞進行她的第三次研究之旅,研究非洲巨頰袋鼠(當地稱為 panya bukuu)的自然歷史和行為。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我已經回到我摯愛的坦尚尼亞,研究冒險之旅一直在穩步進行。

我已經在這裡一個月了,而且非常忙碌。我已經開始了行為實驗,經歷了多次停電,參加了一個婚禮送行派對,購買了所有的布料,忍受了低水壓以及我那生疏的斯瓦希里語帶來的溝通困難。 哇!! 這真是一次奇妙的旅行。

我將在莫羅戈羅待總共 5 個月,我將收集資料,透過以下三個主要研究目標來詳細瞭解該物種的生物學特性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1. 生態棲息地選擇: 自 2012 年以來我一直在進行的捕獲-標記-重捕研究

2. 行為評估的個體變異:一系列行為測試,以分析個體對新情況和刺激的反應。

3. 雌性的生殖生物學:量化雌性Cricetomys ansorgei的動情週期和性成熟度。

儘管這種動物具有驚人的能力,但我們真的不瞭解該物種生物學的基本細節。接下來的幾個月我將在這裡觀察動物並收集樣本,以弄清楚是什麼讓這個物種運轉——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在其自然環境中生存和繁榮。 隨著我們更多地瞭解該物種的生物學特性,它應該闡明當地人口如何與它互動(作為害蟲)以及如何利用它來拯救生命(作為生物探測器)。 無論如何,我們都必須從頭開始——自然歷史。

在 Twitter 上關注我 (@DNLee5#DispatchesDNLee) 獲取即時更新,或者透過 每週 Storify 回顧 或我在 audioboom 上的新播客,瞭解所有關於袋鼠的趣事以及我個人的研究冒險!

DNLee is a biologist and she studies animal behavior, mammalogy, and ecology . She uses social media, informal experiential science experiences, and draws from hip hop culture to share science with general audiences, particularly under-served groups.

More by DNLe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