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大袋鼠作為入侵物種:生態、農業和公共健康威脅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今天早些時候,我透過Skype向路易斯維爾大學BIO 263環境生物學專業的學生做了一個簡短的演講。我的朋友和同事Tommy Parker博士是助理教授兼城市野生動物研究實驗室主任。本課程側重於人類與環境之間的關係。主題包括生態學、種群生物學、環境改造、資源利用、土地利用規劃、汙染和能源。目標是更好地理解環境對生物體影響的生物學原理,重點是人類的生態關係、資源開發、汙染、環境退化以及人類使用(和濫用)環境造成的社會問題。

我向他們簡單介紹了非洲大袋鼠,有時也稱為甘比亞袋鼠,Cricetomys gambianus。我的老鼠,儘管它們很可愛也很有趣,而且我認為它們是這樣,但它們是一種外來動物,並非美國本土物種。它們不止一次因為出現在佛羅里達州格拉西基斯而登上新聞。當地的漁業和野生動物以及保護部門對這種齧齒動物感到擔憂,尤其是當它到達大陸時。該物種有可能成為入侵物種,並對我們的自然生態、農業和公共健康造成嚴重破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2003年4月,美國中西部爆發了人類猴痘疫情(Hutson等人,2007年)。袋鼠與土撥鼠Cynomys ludovicinus共同飼養在一家外來寵物店。幾十人患病,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些幼兒。疾病控制中心(CDC)和當地衛生官員控制了局面,但結果是,來自非洲的齧齒動物,尤其是非洲袋鼠,不再被允許進入美國。獲得將這些動物帶到美國進行研究的特別許可非常耗時。這也意味著,我必須非常非常小心地處理這些動物。

這些動物可能會對俄克拉荷馬州和美國造成三重破壞:農業、生態和人畜共患病。而這一切都可能追溯到我(和我的大學)。我不希望因為這樣的事情而出名。

DNLee is a biologist and she studies animal behavior, mammalogy, and ecology . She uses social media, informal experiential science experiences, and draws from hip hop culture to share science with general audiences, particularly under-served groups.

More by DNLe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