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患者的遭遇與你的經歷太過相似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有時候,在一次訪談結束時,你自己的感受也可能具有臨床揭示意義,”我的導師說。“這位患者讓你感覺如何?”

***

“M先生?”我輕輕地敲了敲病房的門,問道。“我可以進來嗎?”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你好?你好?

我以為這是在邀請我進入,於是走了進去,卻看到 79 歲的 M 先生正在對著電話講話。

“對不起,我可以稍後再來......”我剛要說。然後我聽到了他在說什麼。

“如果你們不來接我,我就要偷偷溜出去,”他對著電話說。“我要偷偷溜出這個鬼地方。”

後來我瞭解到,他一整天都在進行類似的對話。我還了解到,電話那頭從來沒有人回應。

我問他想去哪裡,為什麼。 到底是什麼問題?

他認為醫生們不重視他,護士們想害他。他認為食物有毒,並且他沒有生病。他一直試圖告訴他的兒子,但他的兒子不聽。他們為什麼要把他關在這裡?

我想安慰他,有些事情我可以有信心地說。不,醫院的飯菜可能味道不好,但沒有毒。您在這裡是因為您的腎臟;自從您做手術以來,它們一直不太好。

“而且醫生們一直在偷我的東西。”

我非常想安慰他,他們沒有偷他的東西。我想告訴他,這裡的醫院工作人員富有同情心和關懷。你可以信任他們。他們在這裡是為了幫助你。

但是我卻無法說出這些話。

***

“這位患者讓你感覺如何?”

我感到悲傷。我感到憐憫。我感到無助。

我回想起了十三年前。

***

“是維爾瑪,”我 83 歲的祖母說。“她在偷我的東西!”

我的父親嘆了口氣。“沒有人偷你的東西,媽媽,”他這週一定是第三次這麼說了。 那是 1999 年。我的祖母正處於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階段。與此同時,我們一家人都喜歡她的新住家護士維爾瑪。這兩個事實結合在一起,得出了一個簡單的答案:不,維爾瑪不可能偷你的東西。

我十歲,在這一切的背景中,靜靜地聽著,一言不發。我聽到我的祖母因為我的父親不相信她而感到沮喪。我聽到我的父親因為我的祖母無法擺脫這個想法而感到沮喪。同樣的對話不斷發生,只有細微的差異。

“你一定是把你的項鍊放錯了地方。你檢查過臥室的抽屜了嗎?”

直到多年後,當我的祖母處於阿爾茨海默病的晚期,無法與我們交流時,我們才瞭解到她是正確的,而我們是錯誤的。懷疑我年邁的祖母很容易。而要反駁維爾瑪手提包裡藏著我祖母的貴重物品,卻困難得多。

我至今仍然為我祖母的哭喊以及我們一直未能認真對待而感到難過。

***

精神病學界有一個術語來描述患者讓護理人員想起其他人的現象。它被稱為反移情,指的是護理人員無意識地將過去的情緒投射到當前的患者身上。它可能是對移情的回應,移情指的是患者無意識地將情緒投射到護理人員身上。

醫生帶著任何情緒偏見進入患者的房間的想法似乎令人不安。醫生應該是客觀公正的。但是醫生也是一個人:一個有過去經歷、感受和偏好的人。難道很難想象,醫生生活中的積累會對患者的互動產生影響,即使是微妙的影響嗎?我想起那位家庭醫生,她告訴我,在她和丈夫都在努力克服不孕症的那幾年裡,每天照顧年幼的孩子是多麼的耗費情緒。我想起那位腫瘤學家,當他遇到每個讓他想起他因病去世的母親的乳腺癌患者時,他都感到一陣刺痛。他們都是優秀的醫生,他們的坦白都沒有讓我覺得不合理。

儘管如此,讓患者讓他們想起其他人並不是我所見過的護理人員引以為豪的事情。我認為原因在於,如果存在反移情,那麼它也可能以比悲傷或憐憫更糟糕的形式出現。當那位患者讓我想起我的祖母時,我的反應促使我花更多的時間陪伴他,並認真對待他的擔憂。但是,如果,例如,我對一位患者感到惱火呢?或者不信任呢?或者突然變得冷淡呢?

我認為反移情與其說是一件值得驕傲或羞愧的事情,不如說是一種必須解決的現實,無論後果如何。當我們無意識地參與到某種現象中時,我們至少可以做的就是嘗試將我們的思維過程帶到表面:誠實地反思我們與患者的互動,並嘗試辨別為什麼某些遭遇會引發他們所引發的反應。只有這樣,才能為了患者的利益來解決問題。

“這位患者讓你感覺如何?”

只要我對這個問題有答案,我希望我可以繼續探索為什麼。

(本故事的某些細節已略作修改,以保護患者的隱私。)

Ilana Yurkiewicz, M.D., is a physician at Stanford University and a medical journalist. She is a former 大眾科學 Blog Network columnist and AAAS Mass Media Fellow. Her writing has also appeared in Aeon Magazine, Health Affairs, and STAT News, and has been featured in "The Best American Science and Nature Writing.

More by Ilana Yurkiewic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