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難的醫學院面試問題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的是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去年,當我參加醫學院面試時,一位面試官問我:“你遇到過的最困難的情況是什麼?你是如何處理的?”

我開始講述。這不是我第一次分享這個故事,甚至不是第一次在面試中提到它——但當我沉浸在講述中時,我感到淚水湧上眼眶。哦不,我想。我停止了講述,看著我的面試官。我感到尷尬,不知所措,只好說:“嗯……對不起。”

她沒有錯過任何一個節拍。“沒關係,”她溫柔地說,伸手拿過一張紙巾。“我們可以談談別的事情。”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然後我們就這樣做了。

後來,我給我的姐姐打了電話。我感到比尷尬更糟糕的感覺:內疚。

“我覺得我利用了[我的情況],”我說。“而且——我覺得我的面試官因此更喜歡我。如果這有助於我被錄取怎麼辦?”

這感覺就像是在利用別人。感覺像是在利用別人。

當然,我並非故意流淚。我只是如實回答了面試官的問題。這似乎是對當下話題的自然反應。

我也無法想象我是第一個對這個問題感到不安的人。在那次經歷後不久,一位醫學院的申請人兼我的朋友向我表達了與我向姐姐表達的類似的感受。我的朋友在很小的時候失去了父親,許多學校都問到了這件事。她感到非常不舒服,害怕自己會“利用”一個非常痛苦的處境來獲得實際的職業利益。失去父親與她決定進入醫學領域無關,她認為也與她作為未來醫生的潛力無關。

如今,醫學院正在尋找很多東西。他們想看到你富有同情心。他們想看到同理心。他們想看到你能夠應對挑戰和壓力——你經驗豐富、情緒成熟,並且不會在壓力下崩潰。

我完全支援這種理想。醫學是一個需要兩類特質的領域。你需要知道如何解決問題和推理資訊。而且,你需要知道如何與人相處。

但是,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在不讓申請人感到被利用的情況下找到這些特質呢?

我認為,在探究相關的個人情感史與為了獲取深度而刻意進行的嘗試之間,存在著重要的區別。也就是說,有時申請人對“最困難的情況”的回答與她對醫學的興趣直接相關。在許多情況下,障礙塑造了某人選擇追求照顧病人的生活,或幫助他培養了這樣做的技能。在這裡,我可以看到這個問題的吸引力。它有助於描繪出申請人在醫學領域的動機和抱負的完整圖景。

對於其他人來說,這個問題不太相關。我和我的朋友就是這種情況。我們經歷的困難情況與我們隨後決定進入醫學領域無關。我們的情況只是發生在構成我們生活敘述中的一些事件。

這就是為什麼在試圖獲得研究生院錄取這一明確的背景下談論它們會讓人感覺卑鄙。

另一位面試官在問了同樣的問題後,在我們的談話中表現得不那麼敏感。她寫下我的答案,一次也沒有抬頭。好像她是在核對我成為一名合格醫生應該具備的標準。檢查:經歷過艱辛。檢查:我以健康的方式應對了它。

“那麼……你認為這會對你照顧病人的能力產生什麼影響?”她接下來問道,彷彿在照本宣科。我不知道。也許不會。我生命中還有其他事情,我選擇去做的事情,我認為會對我的照顧病人的能力產生影響。你不能問我別的問題嗎?

致醫學院面試官:追求情感深度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我不認為應該完全拋棄“最困難的情況”這個問題。但是,如果您選擇使用它,請謹慎使用。保持在相關的內容以及申請人想要討論的內容的範圍內。而且,如果真的越過了那條情感界限,請注意面試的基調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請以您要求即將站在另一邊,向脆弱的患者提出類似敏感問題的申請人所具有的同樣的敏感度來處理這次互動。

“沒關係。我們可以談談別的事情。”

我希望她知道我有多感激這句話。

Ilana Yurkiewicz, M.D., is a physician at Stanford University and a medical journalist. She is a former 大眾科學 Blog Network columnist and AAAS Mass Media Fellow. Her writing has also appeared in Aeon Magazine, Health Affairs, and STAT News, and has been featured in "The Best American Science and Nature Writing.

More by Ilana Yurkiewic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