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的是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她母親得了糖尿病是因為她鍛鍊不夠,她父親的結腸癌是由於一輩子吃高脂肪食物。如果她妹妹小時候多喝點牛奶,她現在就不會患骨質疏鬆症了。
她對每個人的疾病都有解釋,除了她自己的。
A女士是我曾經採訪過的一位 61 歲的女性。她因肺炎住院,這是她今年第三次患肺炎。我問她是否對病因有什麼想法,她開始滔滔不絕地講述壞事發生在好人身上的道理。在她看來,她的吸菸習慣和肺氣腫無關。即使只是稍稍暗示它們有關,她也會勃然大怒。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那些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我曾經讀到女性對強姦受害者的評判比男性更嚴厲。這是為什麼呢?作者寫道,我同意,這與女性自身安全感的維護有關。她們想要相信,需要相信另一個人有錯——否則,我與她有什麼區別?什麼都沒有的想法是不可容忍的。
我還曾讀到肺癌患者感到被責備和鄙視,這要歸咎於人們認為他們的疾病是自找的,並且其他人幾乎不給予同情。
直到發生在他們自己身上。
我很高興我們作為一個社會正在更加關注預防。關注賦予患者為自己的健康做出正確選擇的權力。我意識到,為了做到這一點,為了讓它深入人心,人們需要鄙視他們正在避免的事情。害怕它們。汙名化它們。汙名化是一種強大的動力。
但是,汙名化何時會侵蝕我們的同情心?我們能否為自己的健康選擇感到自豪,而不貶低他人的痛苦?不在面對他人的脆弱時感到高人一等?不在承認自己的惡習時假設一層否認的面具?
當出現問題時,尋找責備是很自然的。人們特別擅長想出方法來為自己開脫,同時指責他人。的確,有時可以找出結果背後的促成因素。但有時則不能。
過度汙名化他人的健康習慣是危險的。原因之一是,健康是複雜因素交織的結果,我們生活在一個人們可以做一切“正確”的事情但仍然會生病的現實中。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點,即使他們沒有,也沒有人應該受苦。第三,要解決我們自己身體的惡習,我們必須首先接受它們正在發生。汙名導致羞恥,而羞恥會威脅誠實。
如果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我就無法幫助你。
我想讓你知道:你的吸菸習慣並沒有冒犯我。告訴我你為什麼開始吸菸,告訴我它對你有什麼作用,請告訴我一切。不要感到羞恥;我是來幫助你的。我很高興聽到你考慮過戒菸。我們可以一起制定一個計劃。
(注:患者故事的某些細節已稍作修改,以保護她的隱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