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在生理學的第一天,我們的教授給我們看了一張大象的照片。他讓我們看了幾秒鐘,然後問:這是什麼?在下一張幻燈片上,他放了一張胸部X光片。我們又盯著看了幾秒鐘,然後被問:診斷是什麼?
他正在演示最近一項研究醫生思維方式的實驗中的做法。在該研究中,類似的影像在同樣短暫的時間內展示,但物件是醫生而不是一年級的醫學生。醫生識別動物和做出診斷所花費的時間相同——不到1.5秒。此外,腦部掃描顯示,大腦的相同部分被用於執行這兩項任務。
這並非我在醫學院第一次深刻意識到自己是如何思考的。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工作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一個人可以透過哪些方式識別大象?一種方法是從上往下進行。您可以觀察:這是大的、灰色的,有四條腿和一個鼻子。然後,您會想出可能具有這些品質的物體,排除那些不合理的物體,並繼續收集和推理資料,直到得出正確的診斷。
或者,您可以反射性地識別模式並進行識別。
對於像大象這樣的東西,我們採取哪種方法是顯而易見的。我們一直都在使用模式識別,甚至沒有意識到我們正在解決問題。這可能非常有益。
想象一下,如果每次看到大象都必須從上往下推匯出來。此外,想象一下你每天看到二十頭大象。你將沒有時間在每種情況下推理你的各種觀察結果。根據我們以前看到的東西感知模式並本能地對其進行分類的能力,為我們提供了推匯出我們沒有看到的東西的工具。
因此,醫學依賴於這種思維模式是有道理的。醫學的範圍很廣。它是累積的。許多醫生都被教導採用自上而下的方法——這意味著獲取一些事實,並制定診斷。接收一些謎題,然後推斷出整個畫面。
進入醫學領域意味著學習一門新語言,如果你在查詢每個生詞並在理解問題中的每個概念上糾結,你就無法解決複雜的問題。毫無疑問,有些疾病模式你應該知道。
但也有缺點。僅根據少量事實就得出結論,你的想法很容易產生偏見。存在與任意的先前經驗相關的偏見;例如,你可能更有可能診斷出一種疾病,僅僅是因為你以前碰巧見過它。你可能會試圖將你的觀察結果強行套入不屬於它們的先入為主的模型中。或者,你可能會完全丟棄固執的資料,認為它們有缺陷。
也許大多數情況下,你基於模式識別的預測是正確的。但是,你會在複雜的情況下犯錯。而在醫學上犯錯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後果。
我們的教授向我們展示大象實驗的重點不是鼓勵我們像研究中的醫生那樣思考。相反,重點是展示我們可能會做什麼——從而鼓勵我們抵制這些衝動。我們被告知不要猜測。不要只是記住模式。解決每個問題,並完成每個步驟。
遵循這些建議將是一場艱苦的戰鬥。解決問題需要時間——而醫學領域卻一直缺乏時間。醫學節奏快。人們說話很快,做決定也很快。研究中的醫生僅在1.33秒內就診斷出了胸部X光片上的病變。
隨著我不斷學習,並發現自己身處節奏越來越快的環境中,我意識到我可能會有記住模式的衝動。我可以檢視實驗室數值,並記住上次A和B下降時,C和D上升了,並感到想推測同樣的疾病過程是新病例的根源。我可能會有同事和上級贊同而不是緩和這種想法。
但醫學比這更復雜。
我希望我能培養出在需要時識別醫學界“大象”的能力,但要記得停下來思考:還有什麼東西可能又大、又灰、有四條腿和一個鼻子?我還需要哪些其他資訊來區分可能性?
這樣思考會更費力。但這可能會導致發現真正發生的事情。
圖片:來自維基共享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