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對抗大型製藥公司:以作者來評判研究是否合理?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在《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中,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醫生在評判科學研究時,會根據其資助方採用不同的標準。他們認為由行業資助的研究嚴謹性較低,對結果的信心不足,並且在開新藥時,比起資助方為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或未知的情況,他們更不願意開新藥——即使研究的表面質量相同。

以上是哈佛大學研究員阿倫·凱瑟海姆博士及其同事上個月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的結果。此後,這個故事得到了相當多的報道,包括被《大眾科學》客座部落格《洛杉磯時報》《紐約時報》分析過。

這裡面隱含著一個道德和實踐相關的問題:以論文的作者或資助方來評判論文是否合理——即使你無法分辨質量上的差異?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購買訂閱有助於確保關於當今世界發現和塑造我們世界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來自醫學界的大部分觀點似乎都是肯定的。醫生和所謂的“大型製藥公司”之間的分歧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製藥公司在醫學界聲譽不佳,而且有歷史可以佐證。最著名的醜聞之一是2004年萬絡(Vioxx)被撤出市場,此前默克公司承認隱瞞了關於已知的心臟病不良風險的資訊,導致數萬人死亡。2008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前主編、醫師瑪西婭·安吉爾寫道,“行業資助研究的進行和報告方式中的偏見並不罕見,而且絕不僅限於默克公司。”2011年,哈麗特·華盛頓在《美國學者》上發表了一篇文章,重點介紹了行業誤導和操縱資料的一些方式,包括:將新藥與安慰劑而不是另一種治療方案進行比較,以錯誤的劑量將藥物與競爭對手進行比較,將藥物與已知效果良好的藥物配對,當他們看到“試驗正在走下坡路的跡象”時過早結束試驗,以及只選擇性地報告積極的發現。這種行為可以而且應該被稱為科學不端行為,那些犯下這種行為的人必須承擔責任。

但是,如果僅僅根據作者來評判論文有點令人不快,那麼這樣做是有充分理由的。科學界以評判思想內容而不是作者的推定誠信為榮。這是研究期刊對審稿人進行匿名處理的原因。在科學評估中使用質量以外的任何標準,無疑是一種偏見——在科學中,我們通常對這種偏見非常警惕。正如該研究的作者簡潔地指出的那樣,“試驗的方法學嚴謹性,而不是其資金披露,應該是其可信度的主要決定因素。”此外,如果我們習慣於使用作者身份作為質量的代表,那麼將這種方法擴充套件到行業之外的作者也並非不可能。人們經常聽到因經濟利益中的自身利益而指責行業偏見;但是,想象一下,如果我們開始聽到有人一概而論地指責年輕研究人員,例如,因為他們有推進自己事業的自身利益而不應該被信任。有偏見的不只有行業。例如,只發表積極結果的問題是一個公認的問題,在整個科學界已經討論多年。

過度輕視行業也存在實際問題。在操縱和欺詐的歷史中,也有醫學貢獻。在《紐約時報》上,外科醫生兼作家寶琳·陳引用資料表明,在2007年用於研究的1000多億美元中,行業負責了近60%。使用作者關係作為質量的代表意味著可能會忽略對患者有潛在價值的研究。

那麼,為什麼不直接使用質量,而無需探究研究人員的背景、隸屬關係和動機呢?不幸的是,讓資料自己說話並不總是可能的。低質量的部分可能存在於沒有被印刷出來的東西中。在華盛頓文章描述的不當行為列表中,提前結束試驗和不報告負面結果是僅從論文字身看不出來的的不當行為形式。同樣,如萬絡醜聞中那樣,不報告副作用是隱藏相關資料的另一種方式。那是故意的、明確的操縱,但也有證據表明存在無意識的操縱。多項研究發現,“資金偏見”,即研究結論更傾向於與贊助商的目標一致,是一種真實存在的現象。雖然無意識的偏見也並非行業獨有,但應該關注已明確追蹤到的這種趨勢。

歸根結底,我們面臨兩個相互矛盾的事實:1)行業有時會產生對患者護理有價值的研究。2)也有大量的操縱歷史。是否有可能調和這兩個事實,既要對不當行為保持警惕,又不會錯過潛在的有價值的發現?

我認為關於質量並不總是透明的最後一點是關鍵的事實。鑑於一項表面上質量良好的研究實際上可能存在缺陷,因此對有可疑歷史的作者進行的研究持保留態度似乎是合理的。您應該全盤否定行業嗎?可能不應該。我認為作者對於過度懷疑的危險提出的警告是明智的。我也同意,諸如增加協議和資料透明度等更“根本的策略”將使確定質量的整個過程更容易。但就目前而言,該研究中對行業資助研究結論表示懷疑的醫生的態度是可以理解的。一般來說,保持批判的眼光,並在接受新的結論之前尋求其他人重複研究結果,這可能是對所有研究的良好方法,無論最初的作者是誰。

Ilana Yurkiewicz, M.D., is a physician at Stanford University and a medical journalist. She is a former 大眾科學 Blog Network columnist and AAAS Mass Media Fellow. Her writing has also appeared in Aeon Magazine, Health Affairs, and STAT News, and has been featured in "The Best American Science and Nature Writing.

More by Ilana Yurkiewic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