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醫生”和壞習慣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那麼,為什麼選擇學醫?”

在醫學院的頭幾個星期裡,在瞭解同學的過程中,這個問題被多次提及。我們做破冰活動,瞭解彼此的故事,分享我們的靈感和動機。我們聽到了各種各樣的敘述和經歷,這些敘述和經歷把我們帶到這裡,同一個地方,即將開始同一段旅程。

儘管我們之間存在差異,我注意到了一些共同的主題。其中一個就是“壞醫生”的故事。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訂閱以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事情是這樣的。我,或我的一個親人,遭遇了一場毀滅性的醫療狀況。我們感到害怕和困惑,而醫生卻很糟糕;他/她很冷漠;他/她很生硬;他/她說了所有不該說的話,並且根本不在乎我們。那是一段我們最脆弱的時候,而有能力減輕焦慮的人卻讓情況變得更糟。故事的結尾總是:我想做得更好。

再過兩個月,我的醫學院第一年就要結束了。是時候更新一下狀態了。我們做得更好了嗎?

幾個月前,我們有一個課堂演示,其中一位醫生和一位患者都參與其中。隨著課程的進行,我發現自己對醫生與患者的互動感到惱火。他對她的疾病的科學解釋有點太長了,以至於她說話的時間減少了。他打斷了她。更糟糕的是,當她回憶起一段讓她情緒激動的經歷時,他打斷了她,並評論了該機制的生物化學原理。

事後與一些同學交談,我發現並非只有我一個人對他的行為感到不快。是的,那個醫生怎麼了?是的,他太過分了。我們不需要互相說服什麼。我們獨立地產生了相同的反應。

很好,我們可能會想。新一代確實更好了。也許招生委員會不斷變化的選拔標準,更加註重同理心,正在發揮作用。也許旨在教我們溝通技巧和倫理以及科學的課程改革正在培養更有責任感的培訓中的醫生。

不過,我仍然很難相信一個異質的人群會比另一群人更好。

有時,當我們有幸讓患者來我們的課堂並分享他們的故事時,少數學生會被電子郵件或簡訊所吸引。當然,這些學生是例外,而不是常態。當然,他們也受到了批評。我看到另一位同學拍了一個電腦使用者,並直言不諱地告訴他住手。我們的教授也批評了他們,其中一位教授最近說,“對那些對患者不敏感的‘其他’醫生高高在上很容易......但是,如果你是當患者在這裡告訴我們[他或她]的病情時還在用筆記型電腦的人,你就是那個人。”

壞習慣開始得很早。

對於我們這些不在病人面前擺弄筆記型電腦和手機的人來說——他們能夠識別醫生和同齡人的“壞”行為——仍然有一個明顯的觀點,那就是我們還不是醫生。我意識到,當我們還沒有真正承擔任何責任的時候,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表現同情心上是很容易的。我知道我們目前的義務是最小的;我們學習、記憶和透過考試。我們不對人的生命負責。

就等著我們做了五十年吧。我想知道是否有“壞醫生”和我們一樣開始。他們曾經也充滿理想主義嗎?那些犯下同理心錯誤的人,是否也曾經能夠發現別人的缺點?如果是這樣,發生了什麼變化?是什麼侵蝕了他們表現同情心的能力?

醫學因使人厭倦而臭名昭著。我可以在我的一位醫生身上看到幻滅感,他談到他花在做文書工作上的時間比看病人的時間還多。我可以在我曾經實習過的一位住院醫師身上看到,她抱怨說,她基本上失去了所有外部興趣,因為她在醫學之外唯一有時間做的事情就是睡覺。我甚至可以在我的一個朋友身上看到,他現在只是一個三年級的醫學生。看到他尤其令人沮喪,因為我直接看到了這種轉變;我認識他,他以前是充滿活力的。

幻滅是不可避免的嗎?

我很想看看幾十年後的我和我的同學們——屆時他們將是我的同事。誰將保持年輕的活力和理想主義?誰會厭倦?我們當中是否會有人成為那個“壞醫生”,透過激起病人的憤慨,無意中幫助培養了下一代醫學生?

一年前,在接受另一所醫學院的入學面試時,我有幸與一位年長的家庭醫生交談。在我們“正式”談話結束後,我隨意地問他為什麼會面試。他告訴我:“我喜歡看到這種熱情。你在這個行業花了很多時間,人們抱怨一切......我受到你們這些還沒有幻滅的人的啟發。”

我對那位面試官說:恐怕我不能保證我不會變得厭倦。我不能保證我不會感到壓力。我確信我會犯錯。我確信我會有很多時刻讓我質疑我是否選擇了正確的領域。

我唯一的希望是,這些疑慮永遠不會壓倒我對病人友善的能力。我最不想做的就是成為一位高談闊論道德行為,然後在真正重要的時候卻表現得令人遺憾的醫生。如果我真的變成了那樣,我希望坐在我旁邊的一個充滿理想主義的人拍拍我,並指出我的錯誤。

如果碰巧有人在臨床環境中閱讀這篇文章,我請求你幫個忙。也許壞習慣開始得很早,但也意味著有更多的時間來糾正它們。所以,請關掉這個頁面。你面前有更重要的事情。

(來自檔案:本文的略作修改的版本於 2011 年 12 月 18 日在 Unofficial Prognosis 的前網站上最初發表。)

Ilana Yurkiewicz, M.D., is a physician at Stanford University and a medical journalist. She is a former 大眾科學 Blog Network columnist and AAAS Mass Media Fellow. Her writing has also appeared in Aeon Magazine, Health Affairs, and STAT News, and has been featured in "The Best American Science and Nature Writing.

More by Ilana Yurkiewic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