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勺鉬,一些尤利西斯和生命的起源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你讀過《尤利西斯》嗎?”

這個問題讓我措手不及。我正在採訪邁克爾·羅素,一位在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工作的地球化學家。羅素最初接受的培訓是礦石勘探員,但他科學職業生涯中的幾次轉折將他帶到了地質學、化學和生物學的交叉點:生命的起源。數十年對古代岩石和現代生物化學的研究最終形成了假說,即生命起源於海底熱液噴口中自我維持的化學反應網路。根據羅素和其他人的說法,生命是由從海底滲出的簡單分子注入這些碳酸鹽煙囪中的。

當我們只討論了少數分子和礦物質時,羅素提到了《尤利西斯》。我很困惑,承認我的文學知識中存在詹姆斯·喬伊斯式的空白。“對不起,”我說,“我沒讀過。” 羅素笑了。“沒關係,我的意思是,誰讀過呢?但我終於讀完了,我從中得到的一件事是不可避免的這個詞。所以我們現在發表了一篇論文,名為《論生命起源中對鉬的不可避免的需求》。”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不可避免的。沒有時間讓這個詞沉澱下來;談話正以令人眼花繚亂的速度向前推進。我們繞過了超新星、原始湯的問題和無盡的烏龜堆疊。直到塵埃落定,我才查閱了《尤利西斯》中的相關段落。我仍然不明智,我查閱了字典。不可避免的。必要的。不可避免的。很少用來形容鉬的詞語。為什麼在所有人類已知的晦澀元素中,鉬對生命是必要的呢?

答案在於圍繞鉬核旋轉的電子。像許多其他金屬一樣,鉬渴望在其羽翼下接受一個額外的電子,或釋放一個多餘的電子。生命已經急切地利用了這種在電子周圍周旋的能力。細胞不僅將鉬離子融入其酶中,還將鋅、銅、鐵和鎳融入其中。許多含有金屬的蛋白質在分子之間穿梭電子,彷彿它們在玩一場大規模的燙手山芋遊戲,沿途改變、分解和構建分子。電子確實是生命運轉的動力。或者,正如匈牙利諾貝爾獎獲得者阿爾伯特·聖捷爾吉所說:“生命只不過是一個尋找安息之地的電子”。

一些電子在尋找中找到了寒冷空曠的床鋪。以產甲烷菌為例。這些細菌和古菌透過從氫氣(H2)中剝離電子並將它們附著到二氧化碳(CO2)上,分幾個步驟生成甲烷(CH4)和水(H2O)來維持生計。這聽起來可能很容易,但二氧化碳不是一個容易接受的分子:它本身是穩定的,並且非常不情願接受額外的電子。

這就是鉬發揮作用的地方。或者更確切地說,可能發揮作用的地方,因為雖然鉬在二氧化碳轉化為甲烷的過程中發揮作用,但羅素提出的機制尚未在該特定反應中得到證實。羅素的論點歸結為一個要點:鉬可以緩解困難的電子轉移,因為它通常不是隻有一個,而是有兩個電子可以釋放。沒有什麼可以阻止鉬將這些電子捐贈給兩個不同的分子。透過這種方式,鉬離子可以透過將其另一個電子捐贈給更願意接受的受體,來補償將一個電子強加給頑固的反對者(例如二氧化碳)的努力。

電子分叉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向下滾動的電子釋放的能量被引導到將另一個電子“向上坡”推動。已知一些鉬酶可以執行這種技巧,但沒有人真正知道這種交叉電子轉移在生物化學中有多麼普遍。在去年發表的文章中,羅素和沃爾夫岡·尼奇克寫道,電子分叉“是研究中一個古老但幾乎被遺忘的朋友”。

有多古老?在羅素最近的論文(標題中帶有“不可避免的”一詞)中,他和他的團隊認為與生命本身一樣古老。先前對鉬家族年齡的調查僅基於基因序列,並指向更近的起源。但是,裸露基因之間的比較可能會描繪出誤導性的畫面。基因序列之於蛋白質,就像食譜之於烹飪:淺顯的描述缺乏質地和形式的微妙之處。這就是為什麼羅素和他的同事比較了不同鉬蛋白的三維結構。結構比序列更保守,這非常適合探索古代關係。

他們發現鉬酶的根源很深。根據結構,大多數鉬蛋白可以分為兩堆:古菌和細菌的蛋白。生命中最古老的分裂。古菌是微生物,就像細菌一樣,但它們的生物化學差異卻像白天和黑夜。根據羅素的說法,鉬蛋白在古菌和細菌中都存在,這意味著它們也存在於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最後共同祖先中。他的結論:為了掌握新陳代謝的分子,包括電子愛好者和憎恨者,生命需要鉬(和化學性質相似的鎢)。

鉬酶的古老起源真的證明鉬的電子分叉對於生命的起源是“不可避免的”嗎?不。當涉及到生命的最早起源時,一定程度的推測是不可避免的。“有時,你註定會出錯,”羅素說。“我們試圖接近真相,但我們必須面對我們不可能總是正確的事實。” 雖然鉬可能不是我們起源的關鍵,但它仍然掌握著更大謎題的線索,一個微小的謎題本身。

羅素還有一個論點來說服我,鉬確實掌握著生命、宇宙和一切的答案。在我們談話快結束時,他問我是否讀過《銀河系漫遊指南》。“鉬的原子序數是42。” 我幾乎可以聽到電話另一端的笑容。


圖片

失落之城由黛博拉·凱利(華盛頓大學)提供

鉬晶體和立方體由Alchemist-hp提供。

疊加的鉬酶來自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Schoepp-Cothenet, B., van Lis, R., Philippot, P., Magalon, A., Russell, M., & Nitschke, W. (2012). 生命起源中對過渡金屬元素鉬和/或鎢的不可避免的需求 《科學報告》,2 DOI:10.1038/srep00263

My name is Lucas Brouwers. Most of my writings here will concern evolution somehow, which is the one topic that fascinates most. I like exploring evolution through bioinformatics or molecular biology, though I won't eschew other fields of science if the topic is interesting. Please call out any mistakes I might make while doing so! Science is amazing and I love writing about science. I currently write for a daily Dutch newspaper, where I hope I can convince others of the awesomeness of science and evolution.

More by Lucas Brouwer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