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狗是從哪裡來的?這個問題比看起來更難回答。關於馴化的許多研究的問題在於,重點一直放在狗和狼如何與人類互動上。這或許可以理解,因為馴化部分是由一個物種融入人類文化來定義的。但是,要真正瞭解狗的思想,調查物種內部的社會交流也很重要。狗參與與人類社會互動的傾向,是源於其先前存在的物種內部社會交流技能嗎?
為了開始回答這個問題,來自維也納大學和奧地利狼科學中心的犬類認知研究人員 Friederike Range 和 Zsófia Virányi 採用了一箇舊的測試並進行了改造。設定既常見又簡單:隱藏一塊食物 - 或假裝隱藏一塊食物 - 然後看看狗或狼是否能找到它。只是在這個實驗中,十四隻由人撫養的幼犬和十一隻由人撫養的幼狼都接受了兩個版本的測試。一半的時間,食物是由人類示範者隱藏的,另一半的時間,食物是由一隻年長的、訓練有素的狗隱藏的。在每種情況下,食物都是一隻死去的、剛出生一天的雛雞。所有測試都在幼犬和狼在四到七個月大時進行。食物在對照條件下預先隱藏,以解釋狼和狗可能利用其氣味追蹤能力來追蹤死鳥的可能性。
無論示範者是人類還是犬類,狗和狼在有示範時都表現得更好。也就是說,隱藏行為提供的視覺資訊幫助狗和狼比在被迫自己嗅探食物時更頻繁地獲得零食。這並不是說它們的鼻子完全沒用,只是當它們被剝奪視覺輔助時,它們找到隱藏的食物的頻率要低得多,而且速度也要慢得多。當人類示範者隱藏食物時和她只是假裝隱藏食物時,狗和狼都能準確地區分。當人類試圖欺騙它們時,它們不會浪費時間去尋找。聰明的動物。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當涉及到狗示範者時,關鍵差異出現了。幼犬能夠輕易區分真實隱藏和假裝隱藏,並且只有在真的有食物可以找到時才會尋找食物。另一方面,幼狼並沒有區分這兩種情況。事實上,它們總體上較少關注狗的示範,無論是否有潛在的美味食物可以尋找。
結果令 Range 和 Virányi 感到驚訝,他們最初預測狼會從犬類示範中受益,但不會從人類示範中受益。狼在人類隱藏食物的情況下最成功地找到了食物!什麼可以解釋這種意想不到的模式?
一種可能的解釋是,狼已經習慣於從人類那裡獲得食物獎勵,因為它們都是從出生後第十天開始手工撫養的。“我們在狼科學中心每天訓練這些動物,儘量避免動物和人類之間發生任何衝突,”他們寫道。因此,有可能“狼對人類更感興趣,因為人類通常會在訓練期間獎勵它們食物。另一方面,寵物狗就沒那麼有趣了,因為狼不指望它們提供食物。”事實上,由於示範狗都比幼狼年長,因此它們處於相對優勢的地位。因此,狼不僅不習慣從狗那裡獲得食物獎勵,而且它們可能還會積極避免試圖偷它們的食物。
還有一種可能性是,狼確實對狗示範者的行為很敏感,但該測試並非旨在解釋這一點。事實證明,雖然它們忠實地將食物——死了一天的雛雞——送到隱藏地點,但狗實際上並不喜歡嘴裡叼著死去的雛雞。根據 Range 和 Virányi 的說法,狗“透過轉頭或試圖把雛雞吐出來來清楚地表明它們的抵制。”如果狼發現了狗的厭惡反應,那麼它們可能將食物解釋為應該避免的東西,而不是應該尋找的東西。
如果這是真的,那麼這並不是說狼忽略狗而專注於人類。相反,狼可能實際上比狗本身更敏感於狗特有的社會線索。儘管是同一物種的成員,但狼需要密切關注其同伴細微的行為線索,而家養犬則不需要。狼的繁殖系統與狗不同,它們依靠高度協調的合作狩獵來捕殺大型獵物。家養犬唯一可以預見地捕殺的獵物是內部帶有吱吱聲的毛絨玩具松鼠,而且它們不需要幫助就可以做到這一點。
在適當的環境中長大,狼和家養犬一樣能夠從人類身上學習。這意味著馴化可能引導或重定向了先前存在的技能,而不是形成全新的技能。這也意味著狗接受人類作為社會夥伴的能力並不是馴化的獨特結果,因為社會化的狼也能夠做到這一點。或許馴化只是讓這個過程變得稍微容易一些。
更令人感興趣的是,這項研究並沒有表明狗透過馴化獲得了一系列與人類互動的獨特能力,而是表明狗融入人類社會可能伴隨著對其自身物種的社會和情感線索的敏感性降低。這意味著“人類最好的朋友”這句話應該反過來:相反,人類是“狗最好的朋友”。
Range F. & Virányi Z. (2013). 從人類或同類學習:狼和狗之間的差異和相似之處,《心理學前沿》, 4 DOI: 10.3389/fpsyg.2013.00868
頁首圖片:狼科學中心的幼狼,圖片由 Peter Kaut 提供;經許可使用。Zsófia Virányi 博士與狼的合影,由狼科學中心提供;經許可使用。
有關狗、狼和馴化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