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評論:《國家地理》大型遷徙

昨晚,我作為國家地理頻道的嘉賓,在比佛利山莊歷史悠久的薩班劇院參加了《大型遷徙》在美國的首映式,該節目將於11月7日星期日在國際上播出。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昨晚,我作為國家地理頻道的嘉賓,在比佛利山莊歷史悠久的薩班劇院參加了大型遷徙在美國的首映式,該節目將於11月7日星期日在國際上播出。

大型遷徙是一部7集電視“事件”,並搭配了一期《國家地理》雜誌、一套兒童書籍、iPhone應用程式等等。這部由亞歷克·鮑德溫擔任旁白的迷你劇,著重介紹了動物為了尋找食物、交配和生存而在地球上進行的遷徙。為我們放映的第一集,重點介紹了帝王蝶從墨西哥到加拿大北部再返回墨西哥的遷徙、斑馬和角馬穿越塞倫蓋蒂大草原的遷徙、聖誕島上餐盤大小的螃蟹每年從叢林到海灘的遷徙,以及雄性和雌性抹香鯨在亞速爾群島附近的年度聚會。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影片素材、劇本和配樂都非常出色。雖然我不會說亞歷克·鮑德溫一定是下一個大衛·艾登堡,但我發現他的旁白很悅耳。它並不過於戲劇化,而且他對零星笑話的處理有效地讓觀眾保持了娛樂性。我迫不及待地想看這部迷你劇剩餘的六個小時,並且我強烈推薦它。

總的來說,對於這樣的紀錄片,我發現對生命迴圈的描繪有點片面,而不幸的是,這部劇集也不例外。雖然對於獵物動物(如第一集大型遷徙中包含的角馬、紅蟹和斑馬)來說,躲避捕食者是生存的關鍵,但很少關注捕食者尋找足夠食物的掙扎。當觀眾看到鱷魚捕獲幼年角馬、豹子追逐斑馬以及黃螞蟻從內部使螃蟹失明併吞噬螃蟹的鏡頭時,他們明顯感到不安。(當我們看到塞倫蓋蒂的禿鷲狼吞虎嚥地吃著剩下的角馬時,房間裡的厭惡感是顯而易見的)。然而,整整一小時的旁白中只有一句話提到了鱷魚的故事:如果它們能在角馬過河的那天捕獲並吃掉足夠的角馬,那麼它們或許可以生存到第二年的角馬過河。當然,大型遷徙隨後的六集中可能有一集或多集更多地關注了捕食者的困境,但如果它們與第一集相似,那麼它們很可能沒有這樣做。

鑑於觀眾對角馬死亡和斑馬追逐的景象感到如此不安,我對大多數觀眾在放映後的招待會上的行為感到特別好笑。人類捕食者衝向新鮮雕刻的烤牛肉和火雞的熱情和興奮程度,令人震驚地讓人聯想到豹子全速攻擊斑馬。當自助餐盤空了時,揮舞的手臂抓住剩餘少量食物的方式,讓我想起了塞倫蓋蒂的禿鷲,它們在角馬屍體的殘骸上抓撓,每隻鳥都推開另一隻。(堆滿蔬菜沙拉的餐檯,不出所料,空無一人。)這當然不能反映電影的質量,而是反映了人類在對待動物時產生的困惑關係。我們對鱷魚捕獵角馬或食腐鳥類狼吞虎嚥地吃掉殘骸感到不寒而慄,但對我們經常消費的獵物動物卻不屑一顧,而且我敢打賭,數量遠大於任何鱷魚或豹子。

大型遷徙這樣的紀錄片系列對於科學教育和自然保護非常重要,總的來說,它們很好地履行了其職能。它們啟發兒童和成人更多地關心世界,並讓我們對圍繞著我們的生物多樣性感到敬畏。但我認為我們需要做得更好;我們需要提高人們對我們自己的食物來源的認識。我當然不提倡素食主義。任何經常在Twitter上關注我的人都知道,我完全支援定期食用肉類。但我們可能都需要一些提醒,即人類是捕食者,就像塞倫蓋蒂的鱷魚和豹子,以及聖誕島的黃螞蟻一樣。

關於我們的食物,我認為這次活動的組織者錯失了一些重要的保護教育機會。我不確定招待會上使用的壽司是什麼魚(我認為是某種金槍魚,也許還有鮭魚),但國家地理本可以很容易地在自助餐上貼上標牌,說明所有提供的壽司都來自可持續捕撈的做法(當然,前提是它確實是可持續壽司)。他們本可以很容易地分發蒙特雷灣水族館製作的方便的可持續海鮮指南,或將其包含在贈品袋中。他們本可以舉辦“猜猜罐子裡有多少玩具螃蟹”的比賽,而不是舉辦“猜猜過去十年有多少物種滅絕”的比賽。

國家地理對保護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有著明確的承諾,他們的電影是對這一承諾的有力證明(贈品袋中包含的捐款信封也是如此)。大型遷徙也不例外,我完全推薦它。但他們本可以在活動本身中做得更多,以公開宣傳這一重要議程。

在11月7日大型遷徙電視首映前的幾天裡,請密切關注這個部落格,因為我將與您分享更多來自該系列的影片片段,這些片段由製片人提供給我。

Jason G. Goldman is a science journalist based in Los Angeles. He has written about animal behavior, wildlife biology, conservation, and ecology for 大眾科學, Los Angeles magazine, the Washington Post, the Guardian, the BBC, Conservation magazine, and elsewhere. He contributes to 大眾科學's "60-Second Science" podcast, and is co-editor of Science Blogging: The Essential Guide (Yale University Press). He enjoys sharing his wildlife knowledge on television and on the radio, and often speaks to the public about wildlife and science communication.

More by Jason G. Goldm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