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nan反擊了!頑強的海獅可能重新奪回“首位非人類哺乳動物舞蹈家”的稱號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兩週前,我撰寫了關於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鰭足類實驗室的Peter Cook及其同事的一項新研究的文章。在他們的研究中,Cook聲稱加州海獅Ronan是第一個表現出“節奏同步”(或將身體運動與外部節奏同步的能力)證據的非人類哺乳動物。換句話說,Ronan會跳舞。我指出,一項研究發現亞洲象有跳舞的證據。更重要的是,我指出,許多人認為自發的節奏同步才是真正需要解決的謎團。另一方面,Ronan必須經過訓練才能跳舞。Cook與我取得了聯絡,我們透過電子郵件就其中一些要點進行了辯論。我邀請他寫一篇客座文章來回應我的原始文章。他接受了,他的回覆如下。那麼,向Peter Cook問好吧!

Jason在兩週前在The Thoughtful Animal上發表的文章標題是:海獅Ronan為後街男孩跳舞。那又怎樣? 然後,他出色地回答了標題的問題:Ronan作為一隻海獅,在發聲方面不靈活,因此她的節奏保持能力對一個有影響力的理論提出了挑戰,該理論認為聲音的靈活性(特別是模仿)是將運動與節奏聲音同步的先決條件。這可能具有廣泛的意義,包括人類舞蹈這種曾經被許多心理學家認為真正獨特的現象,可能根植於廣泛物種共享的一般大腦機制中。

我是關於Ronan的論文的第一作者,在上週的電子郵件交流之後,Jason非常友善地邀請我寫一篇客座文章。我想特別解決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很可能成為正在進行的節奏比較研究的重點:自發性。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正如所指出的,Ronan沒有表現出自發的節奏保持能力。也就是說,當我們第一次讓她接觸有節奏的聲音時,她並沒有合拍地移動。在接受兩種設定速率或節奏的訓練後,她確實能夠在各種新的節奏中自發地找到並保持節奏,即使在我們操縱實際音樂的速度時也是如此。但在展示這種一般的節奏保持能力之前,我們必須對她進行明確的訓練。

Ronan的訓練可能對這場辯論很重要,因為許多人(包括許多心理學家)認為人類不需要接受訓練就能找到並匹配音樂中的節奏。相反,這似乎對我們來說是自然而然的。Jason在他的原始文章中呼應了這種觀點,他指出,對我們發現的一個回應可能是這樣的

也許任何經過充分訓練的動物都可以學會節奏同步。雖然這對聲音學習假說不利,但這隻會稍微改變目標——人類、鳴禽、鸚鵡和其他動物到底有什麼特性,使它們能夠如此容易和靈活地做到這一點,而無需進行大量訓練?

繼我們對Ronan的研究結果(以及黑猩猩的節奏敏感性併發研究結果)之後,我相信許多人將有興趣進一步探索聲音模仿在自發(即使未經訓練)的節奏保持中的作用。這很好,並且象徵著健康的科學,在這種科學中,新資料催生了有待檢驗的新理論。然而,這項工作應以現有的人類資料的有效表示為基礎,事實證明,當談到節奏保持的自發性時,這些資料非常模稜兩可!這可能令人驚訝——我認識到,對於大多數成年人來說,節奏保持感覺是自發的、毫不費力的,有時甚至是強制性的(例如,當您經過街頭音樂家時,儘量不要隨著他們的節拍行走)。然而,我們很容易忽視幾乎所有成年人共享的與音樂和節奏刺激的非常悠久的歷史。

為了測試您的直覺,下次您看到蹣跚學步的孩子“跳舞”時,請仔細觀察他們將動作與音樂同步的可靠程度。根據我對海獅Ronan的訓練經驗,當我開啟收音機時,我對20個月大的兒子產生的搖擺動作投去了更批判的目光。節奏感如此差的成年人很快就會被任何有信譽的舞廳嘲笑。事實上,有充分的科學證據表明,人類節奏能力的基礎是漫長的“學徒期”。想想隨著節拍在父母的膝蓋上跳動,想想我們呈現給年幼兒童的非常簡單的節奏模式,以及受過訓練的音樂家和舞者在節奏保持方面比普通人好多少。此外,成年人對節奏的敏感性至少部分是由我們過去接觸過的節奏結構的型別驅動的。換句話說,我們看似自發且毫不費力的節奏保持能力可能需要比我們傾向於相信的更多的學習(甚至訓練)。為了最終檢驗這一點,需要類似於讓一個從未聽過節拍的人接觸簡單的音樂,看看會發生什麼。

但是鸚鵡和鸚鵡類鳥類又怎麼樣呢?正如Jason在他的原始文章中指出的那樣,有理由相信,被證明能夠保持節拍的鳥類沒有訓練的歷史。雖然它們確實沒有像海獅Ronan那樣接受明確的、正式的訓練,但迄今為止研究的鳥類受試者有著與人類長期而豐富的陪伴歷史,包括廣泛接觸音樂。為了真正得出鸚鵡是自發節奏保持者的結論,我們需要測試一隻沒有這種接觸史的幼稚鸚鵡。鑑於人類節奏能力的學習曲線,如果鸚鵡最終被證明是真正的自發節奏保持者,這可能並不代表與人類的重疊,而是一種獨特的特徵,反過來,需要另一組新的假設來試圖解釋原因。

最後,一個與科學無關的海獅驕傲點——Jason暗示Ronan實際上不是第一個被證明能夠保持節拍的非人類哺乳動物。雖然從YouTube影片來看,一些大象似乎能夠保持節拍,但Ronan是第一個在嚴格而徹底的實驗室測試中被證明能夠靈活地找到並保持音樂節拍的非人類哺乳動物。對不起,厚皮動物,Ronan先到一步。

Cook P.、Rouse A.、Wilson M. & Reichmuth C. (2013)。加州海獅 (Zalophus californianus) 可以保持節拍:非聲音模仿者的運動與節奏聽覺刺激的同步,《比較心理學雜誌》,DOI:10.1037/a0032345

想與Peter Cook取得聯絡嗎?給他發電子郵件:pcook [at] ucsc [dot] edu

照片由C. Reichmuth拍攝,透過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新聞中心提供。

Jason G. Goldman is a science journalist based in Los Angeles. He has written about animal behavior, wildlife biology, conservation, and ecology for 大眾科學, Los Angeles magazine, the Washington Post, the Guardian, the BBC, Conservation magazine, and elsewhere. He contributes to 大眾科學's "60-Second Science" podcast, and is co-editor of Science Blogging: The Essential Guide (Yale University Press). He enjoys sharing his wildlife knowledge on television and on the radio, and often speaks to the public about wildlife and science communication.

More by Jason G. Goldm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