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肉是一種保護策略嗎?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野生動物保護心理學,特別是考慮到上個月的TEDxDeExtinction活動。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野生動物保護心理學,特別是考慮到上個月的TEDxDeExtinction活動。我們如何說服人類這種動物,其他動物也值得保護?現代、符合倫理的動物園長期以來一直聲稱,參觀動物園及其內部教育計劃在學習成果和保護態度方面是有效的。與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填充動物相比,動物園中活體動物的存在是否能帶來更好的學習成果?或者在電影螢幕上播放的動物,以高畫質和百萬色彩展示它們的自然行為?這些都是實證問題,值得心理學、保護和科學傳播領域的研究人員關注。

但本週,我偶然看到廚師兼作家邁克爾·魯爾曼在2012年5月寫的一篇文章:《為什麼吃肉是合乎道德的》。它對保護心理學問題採取了一種非常不同的方法——也許是無意的。

他的論點的關鍵似乎是人類進化成吃肉的。而且我們確實如此。正如理查德·蘭厄姆所論證的那樣,烹飪可能是人類文化中最重要的進步之一,使我們成為今天的物種。其理由是,烹飪肉類使人類消化系統能夠從每口肉中捕獲比從生肉中代謝更多的卡路里。蘭厄姆說,這使得我們的大腦得以發育,進而使我們的社會得以發展,因為更大的大腦意味著我們能夠更有效地追蹤我們的朋友和敵人。以下是魯爾曼的觀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食物的烹飪很可能就是將我們古老的基因轉化為我們當前人類基因的機制。他令人信服地表明,食用高熱量食物(只能透過烹飪獲得)使我們的大腦得以發育,使我們的祖先擁有傳播基因所需的健康,並使我們社會化(烹飪食物需要合作,這導致了可以組織和保護自己的小社會)。肉類是這種高熱量食物的主要來源。

那麼,最簡單地說,放棄吃使我們成為現在的食物可能會在基因和社會方面危及我們。

作為一個自稱的肉食者,我不確定我是否認同這種觀點。首先,它依賴於自然主義謬誤。僅僅因為某事發生在自然界中,並不意味著它在倫理上是允許的。這類道德或倫理問題是文化的結果(它們可能被更好地認為是“習俗”而不是“道德”),而不是生物學的結果。

但魯爾曼繼續提出另一個論點:“如果烤渡渡鳥美味可口,我敢打賭渡渡鳥仍然會存在。” 而且,在他的文章的後面,“……只要動物得到悉心照料,我們吃掉它們就能確保它們的生存,這是生命的終極衝動,無論形式如何。”

我懷疑他在這裡基本上是對的,至少從務實的基因視角來看是這樣。

暫時忽略一下工廠化養殖的可怕方式,至少在美國是這樣。假設我們吃的動物是以符合倫理和可持續的方式飼養和屠宰的。“為了人類消費而‘養殖’老虎、大象或黑猩猩*”會是一種有效的保護策略嗎?那麼那些智力較低的生物(以人類智力為衡量標準,這無疑是一個有問題的衡量標準),比如瀕臨滅絕的蝙蝠、樹蛙或加州禿鷲呢?

我知道一件事:如果有利可圖,並且它們可以被磨碎並做成漢堡,麥當勞早就讓猛獁象復活了。

圖片來自 Flickr/Marji Beach

*注:為了避免評論區出現任何無端的指責,請允許我明確宣告,我不是在提倡這種方法;只是在進行一個有趣的思維實驗。

Jason G. Goldman is a science journalist based in Los Angeles. He has written about animal behavior, wildlife biology, conservation, and ecology for 大眾科學, Los Angeles magazine, the Washington Post, the Guardian, the BBC, Conservation magazine, and elsewhere. He contributes to 大眾科學's "60-Second Science" podcast, and is co-editor of Science Blogging: The Essential Guide (Yale University Press). He enjoys sharing his wildlife knowledge on television and on the radio, and often speaks to the public about wildlife and science communication.

More by Jason G. Goldm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