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盃狩獵實際上如何使克羅埃西亞棕熊受益

在克羅埃西亞射殺一頭熊,你可以剝下它的皮,將熊皮變成地毯來裝飾你客廳的地板。或者,如果你願意,你可以砍下它的頭,填充它,安裝它,然後把它掛在你的壁爐上方。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在克羅埃西亞射殺一頭熊,你可以剝下它的皮,將熊皮變成地毯來裝飾你客廳的地板。或者,如果你願意,你可以砍下它的頭,填充它,安裝它,然後把它掛在你的壁爐上方。或者你可以宰殺它,將熊肉戰利品儲存在你的冰櫃裡,然後美餐一年。

就在邊境以北,在鄰國斯洛維尼亞,獵捕棕熊(Ursos arctos)會讓你惹上麻煩。這是因為歐盟法律明確禁止狩獵,因為棕熊是受保護物種。

你可能會認為斯洛維尼亞的熊的生活會比克羅埃西亞更好。但你就錯了。這是因為,根據發表在《歐洲野生動物研究期刊》上的最新開放獲取研究,克羅埃西亞人在對待熊的態度上比斯洛維尼亞人更好。克羅埃西亞最近加入了歐盟。如果他們像斯洛維尼亞那樣,修改他們的熊管理政策以符合歐盟的政策,會發生什麼?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在克羅埃西亞目前的制度下,每年可以獵殺熊總數的 10% 到 15%。各個狩獵組織各自被分配到總體配額的一部分。這些組織反過來又向獵人出售獎盃狩獵熊的許可證。倫敦帝國學院和薩格勒布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總的來說,這給該國帶來了多項好處。首先,當地經濟受益,狩獵組織可以為當地人提供就業機會。此外,通過出售狩獵許可證產生的收入,狩獵組織可以補償農民的任何損失,其中大部分是蜂房的損失。畢竟,小熊維尼不是唯一喜歡蜂蜜的熊。

在克羅埃西亞,獵殺仍在照顧幼崽的雌性熊是非法的,狩獵方法也受到嚴格控制。每個許可證僅限獵殺一頭熊,獵人與狩獵管理員協商價格。因此,狩獵管理員能夠為更大的熊產生更高的收入。

在斯洛維尼亞,熊受到保護。當熊破壞農作物或似乎危及人或牲畜時,它們會透過政府批准的撲殺過程被殺死。《棲息地指令》還要求政府,而不是狩獵團體,賠償農民與熊相關的損失。

棕熊在斯洛維尼亞遭受著一種不容忍的文化。在過去五年中,那裡 20% 的熊種群因政府撲殺而被殺死。相比之下,克羅埃西亞每年可持續狩獵減少 8%。這大約是每年八十隻熊,而根據現行法律,實際上允許最多一百隻熊。

透過使用實際的獵殺資料以及數學模型,由倫敦帝國學院碩士研究生 Emma J. Knott 領導的研究人員確定,僅有一千隻熊的種群(目前的種群規模估計)在十年內將損失高達 70% 的個體。鑑於熊種群穩定或正在增加,他們推斷目前的種群數量必須接近 1400 只。如果屬實,那麼儘管允許 10% 到 15% 的獵殺量,克羅埃西亞獵人每年僅移除大約 5% 到 6% 的種群。

根據 Knott 和她的同事的說法,這個數字——加上允許狩獵組織出售獎盃狩獵許可證帶來的經濟收益——比克羅埃西亞在當前管理結構被歐盟法規取代時將採取的計劃更可持續。將賠償農民的責任從狩獵組織轉移也會給政府帶來新的財政壓力。Knott 指出,在制定管理決策時,考慮野生動物生物學和經濟學非常重要。“一項野生動物自給自足的政策不僅可以減少人們與野生動物之間感知到的衝突,還可以產生長期有效的管理方案。”

E.J. Milner-Gulland,倫敦帝國學院教授、該研究的負責人 在一份準備好的宣告中說:“克羅埃西亞當地的狩獵協會目前與熊保持著積極的關係;熊被當地社群接受和重視。相比之下,許多斯洛維尼亞人對熊持消極態度,我們認為這是因為,與克羅埃西亞不同,他們將熊視為滋擾,而不是具有經濟價值和有用的動物。如果狩獵在克羅埃西亞被取締,這可能會給克羅埃西亞人與熊的關係帶來壓力,並可能導致人與熊之間的衝突加劇。”

這並不一定意味著獎盃狩獵對所有棕熊或其他大型食肉動物來說都是一種可行的管理策略。這項研究表明,野生動物管理決策應該根據每個熊種群的需求、每個人群的態度以及不同政策的經濟影響來制定。克羅埃西亞棕熊種群的生存既依賴於“[狩獵]配額的生態可持續性”,也依賴於“狩獵組織的經濟可持續性”。放棄獎盃狩獵可能意味著克羅埃西亞魅力非凡的食肉動物面臨不確定的未來。

Knott E.J.、Bunnefeld N.、Huber D.、Reljić S.、Kereži V. & Milner-Gulland E.J. 克羅埃西亞熊狩獵政策變化對狩獵組織的潛在影響,《歐洲野生動物研究期刊》,DOI: 10.1007/s10344-013-0754-3

瞭解更多關於管理決策如何影響野生動物生態的資訊

一部兒童卡通片如何創造了一支現實生活中的入侵軍隊

海豚社會受到人類捕魚的影響

魯道夫本會從聖誕老人那裡逃跑

鬣狗放棄在四旬齋期間吃垃圾,轉而捕獵驢子

標題圖片:歐亞棕熊,來自維基共享資源/Malene,根據知識共享許可使用。

Jason G. Goldman is a science journalist based in Los Angeles. He has written about animal behavior, wildlife biology, conservation, and ecology for 大眾科學, Los Angeles magazine, the Washington Post, the Guardian, the BBC, Conservation magazine, and elsewhere. He contributes to 大眾科學's "60-Second Science" podcast, and is co-editor of Science Blogging: The Essential Guide (Yale University Press). He enjoys sharing his wildlife knowledge on television and on the radio, and often speaks to the public about wildlife and science communication.

More by Jason G. Goldm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