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的社交技能有多麼具體?

狗狗特別擅長與人類溝通或合作的任務,這使得一些研究人員推測它們在解決更廣泛的社交任務方面也非常出色。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狗狗特別擅長與人類溝通或合作的任務,這使得一些研究人員推測它們在解決更廣泛的社交任務方面也非常出色。例如,狗狗可以弄清楚人類的注意力在哪裡,非常擅長接收眼神和手指指向的提示,區分不同個體的人類(相比之下,例如,人類非常不擅長區分不同的個體猴子),並且至少在一個突出的案例中,能夠進行“快速對映”。

相對於非人類靈長類動物,家犬似乎確實擁有卓越的社交技能。例如,之前的研究表明,狗狗能夠利用人類的社交線索找到隱藏的食物,而非人類靈長類動物則不能。此外,對不同年齡的狗狗和小狗進行的橫斷面研究,以及追蹤個體小狗發育的縱向研究表明,狗狗不需要大量接觸人類就能熟練地使用這些線索(儘管訓練可以提高它們的技能)。相比之下,狼崽需要大量接觸人類才能從人類的社交線索(如眼神和手指指向)中提取含義。因此,雖然狗狗和狼都能夠理解人類的社交線索,但狗狗的馴化似乎選擇了這一特徵,並允許它在早期發育中在沒有太多經驗的情況下出現。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但是,這些對狗狗社交認知的研究有一個共同的主題,那就是它們都在溝通合作任務的背景下測試了社交認知。但是,狗狗的社交技能是否會超出這個狹窄的範圍?在非溝通或非合作的社交任務中,狗狗的社交技能是否平淡無奇?這種區別並非微不足道;社交資訊有多種形式,而不僅僅是明確的溝通。例如,已知多種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物種在試圖從人類那裡偷食物時,會根據該人類是否在看著它們來改變自己的行為。這當然是一個社交問題,但它缺乏明確的溝通或合作。

這個部落格的常客應該已經熟悉的兩位研究人員,維多利亞·沃伯(她在《倭黑猩猩握手》書評中提到了倭黑猩猩睪酮研究)和布萊恩·黑爾,想知道狗狗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更廣泛地推斷社交世界。具體而言,它們令人印象深刻的社交技能是否會在不涉及合作溝通的任務中繼續存在?他們比較了狗狗和黑猩猩在兩個版本的逆轉學習任務中的表現:非社交和社交。

逆轉學習任務大致如下:您向個體呈現兩個容器。在一個容器中有一個獎勵(如花生或狗餅乾),而在另一個容器中沒有獎勵。如果受試者選擇正確,則給予獎勵;如果選擇不正確,則會在另一個位置顯示獎勵,但不給予。獎勵總是會在同一位置找到,因此經過幾次試驗後,參與者應該學習選擇哪個容器來獲得獎勵。然後,一旦清楚地表明參與者已經學會了該任務(在本研究中,準確率為 84%),則獎勵的容器會切換。參與者需要多快才能抑制先前正確的選擇,並開始選擇現在包含獎勵的另一個容器?

在非社交條件下,獎勵被隱藏在杯子或碗下面。實驗者拿走一個零食,將其隱藏在一個碗下面,然後在另一個碗下面假裝隱藏。然後,實驗者退後並直接盯著個體,而不是盯著任何一個碗,並允許個體選擇。

在社交條件下,不是使用杯子或碗,而是人類實驗者將獎勵藏在手中。兩位實驗者都去取零食盒:第一位拿了一個並將其藏在手中,第二位只是假裝拿了一個並將其藏在手中。然後兩位實驗者都走近,伸出手,將緊握的拳頭遞給參與者。與非社交條件一樣,參與者透過指向或靠近其中一個人來選擇。此任務要求參與者在個體人類和潛在獎勵之間形成關聯,但不要求參與者解釋任何合作溝通線索。與非社交任務相比,此任務具有高度的社交性:參與者必須使用關於個人先前行為的社交資訊才能成功。

眾所周知,在人類中,將原本非社交的問題置於社交環境中會提高績效。因此,當以社交環境呈現相同資訊時,黑猩猩和狗狗可能能夠更好地學習。沃伯和黑爾這樣描述他們的預測:

如果這兩個物種在兩種環境中都沒有表現出差異,這表明抑制先前學習的能力與正在學習的刺激無關。但是,如果黑猩猩在社交任務中表現出更高的績效,則會為狗狗帶來兩種替代結果。如果狗狗卓越的社交技能超出了使用合作溝通環境的範圍,那麼它們應該在社交逆轉學習任務中表現出比非社交任務更高的技能。但是,如果它們的技能僅限於解釋人類的訊號,那麼它們在兩個任務之間應該沒有區別。

至關重要的是,這裡的目標不是比較黑猩猩和狗狗。預測關注的是兩個任務之間物種內部的差異。從這個意義上說,黑猩猩充當狗狗的對照。如果黑猩猩沒有表現出任務依賴性差異,則狗狗的資料無法真正解釋。但是,如果黑猩猩確實表現出任務依賴性差異,那麼狗狗的資料就可以根據社交環境的重要性進行解釋。

共有 22 只黑猩猩和 24 只狗狗參與了研究。每個個體都參與了社交或非社交條件,但不會同時參與這兩個條件。黑猩猩研究在剛果共和國的Tchimpounga 黑猩猩保護中心進行(剛果黑猩猩,而非剛果倭黑猩猩),狗狗研究在德國萊比錫的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進行(所有狗狗都是寵物)。

首先,參與者在任何條件下學習初始關聯的速度有多快?對於這兩個物種,在形成初始關聯的速度方面,任務之間沒有差異。

實驗第一部分中達到 84% 標準的平均試驗次數。條形圖表示標準誤差。兩個物種的條件之間都沒有差異。

接下來,在實驗的第二部分中,在獎勵位置被逆轉後,參與者的表現如何?對於黑猩猩,條件之間存在顯著差異,社交條件下的黑猩猩表現更好。對於狗狗,沒有顯著差異。

做出正確選擇的平均試驗次數。條形圖表示標準誤差。

此外,在比較任務逆轉部分的前十次和最後十次試驗時,很明顯,雖然狗狗在整個實驗過程中總體上有所提高,但兩個條件之間沒有區別。相比之下,對於黑猩猩,條件之間存在明顯差異:它們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在非社交任務中有所提高,但在社交任務中幾乎始終處於最高水平。

逆轉的 20 次試驗中的表現。上面是狗狗;下面是黑猩猩。

總之,資料表明,雖然黑猩猩能夠在社交條件下抑制其學習到的反應,但狗狗無法在任何條件下抑制其學習到的反應。社交環境使黑猩猩能夠快速改變其行為反應。相比之下,缺乏溝通合作資訊的社交刺激對狗狗沒有幫助。這支援了這樣一種假設,即狗狗卓越的社交能力特定於涉及與人類合作和溝通的環境,而不是說狗狗更擅長更廣泛的社交問題。相比之下,黑猩猩在社交條件下的表現比非社交條件下的表現更成功。雖然狗狗在人類提供溝通合作資訊時可能會更成功,但黑猩猩在缺乏此類資訊的情況下顯然比狗狗更成功。

是什麼讓黑猩猩在這個任務中表現出色?眾所周知,黑猩猩(以及獼猴和人類兒童)會跟蹤他們的朋友和敵人,因此可能他們為社交任務中的兩位人類實驗者形成了“聲譽”。目前尚不清楚狗狗是否也這樣做。

另一種可能性是,社交任務中兩位人類實驗者的存在對狗狗來說太分散注意力了,無法在這個任務中充分發揮其潛力。但是,黑猩猩和狗狗在學習初始關聯的能力方面在條件之間沒有差異,這表明該任務是對學習的有效衡量,並且這兩個物種都足夠積極。

因此,總的來說,雖然資料並沒有完全反駁狗狗總體上具有卓越的社交問題解決能力的假設,但它確實表明,它們的馴化特別增強了它們在溝通合作環境中的問題解決能力。更具體地說,即使它們在一般社交任務方面異常稱職,它們似乎也特別擅長涉及與人類溝通或合作的社交任務。

Wobber, V., & Hare, B. (2009). 測試社交狗的假設:在非溝通社交任務中,狗狗是否也比黑猩猩更熟練?《行為過程》, 81 (3), 423-428 DOI: 10.1016/j.beproc.2009.04.003

Jason G. Goldman is a science journalist based in Los Angeles. He has written about animal behavior, wildlife biology, conservation, and ecology for 大眾科學, Los Angeles magazine, the Washington Post, the Guardian, the BBC, Conservation magazine, and elsewhere. He contributes to 大眾科學's "60-Second Science" podcast, and is co-editor of Science Blogging: The Essential Guide (Yale University Press). He enjoys sharing his wildlife knowledge on television and on the radio, and often speaks to the public about wildlife and science communication.

More by Jason G. Goldm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