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獅子也愛抱抱

獅子依偎的畫面看起來很可愛,但它們也暴露了獅子常常充滿暴力的生活。擁抱可能有助於加強友誼,這對於保護獅子的領地免受入侵者侵犯是必要的。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如果你是獅子,生活就很艱難。雄獅總是面臨被成群的競爭對手殺死,或者,如果幸運的話,被逐出獅群的風險。與此同時,雌獅總是面臨幼崽在新雄性聯盟接管它們的群體時被殺死的可能性。

獅群是獅子生活核心的社會群體,由兩到二十隻相關的雌獅及其後代,以及一到九隻雄獅的聯盟組成。雄獅通常彼此相關,但與雌獅無關。雌獅同時生育,幼崽由群體共同哺乳。最終,雄獅離開它們的群體並建立自己的聯盟,而雌獅通常與它們的姐妹、母親、姑姑、表姐妹和祖母待在一起。一旦它們形成聯盟,雄獅可能會試圖透過與現有獅群的雄獅戰鬥來獲取獅群。如果它們獲勝,新的聯盟就會接管,獲得更多的領地,並通常殺死所有的幼崽。然後它們就可以開始與獅群的雌獅交配。現在,輪到它們來保護自己的獅群和領地免受敵對的接管。

在這樣一個不確定、常常充滿暴力的社會世界中,獅子如何維持它們的友誼呢?根據上週發表在 PLOS ONE 雜誌上的新發現,一種方法是依偎它們的同伴。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研究人員觀察了日本東京多摩動物園的圈養獅子之間可能被認為是友好的互動型別。獅子之間發生的兩種最明顯的親和行為是頭部摩擦和舔舐,這也是研究人員決定關注的。

頭部摩擦是指一隻獅子將其頭部彎向第二隻獅子的頭部、頸部或最常見的下巴下方,並依偎著它。這種行為不僅提供觸覺刺激,而且可能在感覺交流中發揮作用。目前尚不清楚為什麼,但獅子經常在用尿液標記氣味之前在物體表面摩擦頭部,這表明它們頭部出現的化合物以某種方式參與了嗅覺交流。舔舐肯定有衛生方面的好處,但也可能像靈長類動物和其他哺乳動物的梳理毛髮一樣,起到相同的社會作用。

在將他們的觀察結果與個體之間的遺傳相關性、它們的支配等級以及它們之間的空間距離進行比較後,研究人員得出結論,獅子依偎的最佳解釋是,它不是象徵順從或支配地位,而是建立、維持和加強社會聯絡,就像靈長類動物之間的相互梳理毛髮一樣。儘管如此,雄性和雌性表達愛意的方式不同。

例如,舔舐幾乎 97% 的時間發生在雌性之間。研究人員將這種性別差異解釋為舔舐行為的母性起源的反映。也就是說,舔舐可能是“最初從母性照料的行為庫中採用的”。這將使雌獅之間的舔舐類似於雌海豚之間的“接觸游泳”。這種行為主要被雌海豚用來教導幼崽如何游泳,但可能已被兼用作加強雌性之間社會聯絡的一種方式。如果舔舐通常不在雄獅的社會工具箱中,那麼可以推斷,它們不太可能經常被看到使用它。面對不得不與新雄性競爭的永無止境的前景,雌性維持彼此之間的關係非常重要。

另一方面,頭部摩擦主要由雄性主導。雖然所有獅子都進行頭部摩擦,但這種行為的接受者最有可能的是雄性。

研究人員解釋說,“在野外,常駐雄性聯盟會進行高風險的合作行為,[例如] 領土防禦,以對抗遊牧雄性聯盟。由於對抗入侵者的數量優勢是戰鬥結果的一個良好預測指標,較大的聯盟可以在獅群中停留更長時間,並可以享受更高的人均繁殖成功率。”由於雄性必須隨時準備好保護它們的獅群免受入侵者的侵犯,因此它們需要不斷確保與聯盟中的其他雄性保持緊密聯絡是有道理的。擁有一個緊密的群體使雄性聯盟更有可能贏得與一群入侵者的戰鬥,反過來,這增加了它們的幼崽能夠存活到成年的可能性。

所有適用於圈養動物行為研究的常見警告也適用於這裡。在動物園和保護區,獅子能夠比在野外花費更多的時間進行社互動動,因為它們不必花費時間尋找下一頓飯。由於它們的圍欄在定義上小於它們野生同類典型的領地大小,圈養獅子彼此之間花費更多的時間近距離接觸。總而言之,缺乏對食物來源的競爭以及它們縮小的物理距離意味著圈養獅群並不完全複製野生獅子社會性的裂變-融合動態。

儘管如此,這項研究表明,擁抱不僅僅是快樂或友好的互動。不,它們更具策略性。獅子的依偎暴露了獅子在稀樹草原上面臨的常常是殘酷的生活的證據。的確,對於獅子來說,死亡總是近在咫尺。而對抗死亡的最佳保障是擁有好朋友。

Matoba T.、Kutsukake N. & Hasegawa T. (2013)。頭部摩擦和舔舐加強了圈養非洲獅群體中的社會聯絡,《獅子豹》,PLOS ONE,8 (9) e73044。DOI:10.1371/journal.pone.0073044

更多關於動物友誼的資訊

狼為朋友嚎叫,挑戰動物交流的流行理論

通過了解獵豹的社交網路,研究人員可以提高大型貓科動物的繁殖機率

更多的朋友讓狐猴變得更會偷東西(但這對於大腦進化意味著什麼?)

鯊魚也交朋友

關於友誼的進化,海豚能告訴我們什麼?

海豚社會受到人類捕魚的影響

兩張照片均來自 Matoba 等人,(2013)。

Jason G. Goldman is a science journalist based in Los Angeles. He has written about animal behavior, wildlife biology, conservation, and ecology for 大眾科學, Los Angeles magazine, the Washington Post, the Guardian, the BBC, Conservation magazine, and elsewhere. He contributes to 大眾科學's "60-Second Science" podcast, and is co-editor of Science Blogging: The Essential Guide (Yale University Press). He enjoys sharing his wildlife knowledge on television and on the radio, and often speaks to the public about wildlife and science communication.

More by Jason G. Goldm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