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街與兒童發展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電視有不好的一面。密歇根大學的一份報告顯示,美國兒童平均在18歲之前在電視上看到了一萬六千起謀殺案。事實上,專門為兒童設計的節目往往比成人節目含有更多的暴力內容,而且這些暴力內容通常與幽默結合在一起。美國製片公司在1937年至1999年間製作的每一部動畫長片都包含暴力,而且暴力程度在這段時間內不斷增加。密歇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每天僅僅醒著並在電視開著的房間裡待兩個多小時——即使孩子們沒有明確地關注電視——也是三歲和四歲半時超重的風險因素。這可能與平均每個孩子每年看到的兩萬個電視廣告中有三分之二是食品廣告有關。

美國兒科學會在其明智的建議中指出,兩歲以下兒童應小時觀看螢幕時間。(與此同時,大量DVD被推銷給0至2歲兒童的父母,承諾“教你的孩子語言和邏輯、模式和排序、分析細節等等。”)

儘管有警告,但許多0至2歲嬰兒的父母確實允許他們的孩子觀看一些螢幕時間。2007年,華盛頓大學的弗雷德里克·J·齊默曼(現就職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想知道電視觀看對這些嬰兒的影響是什麼。他從1008位家長那裡收集了關於嬰兒的電視習慣以及他們花在諸如(與父母一起)閱讀、玩耍等事情上的時間的資料。他還為每個孩子進行了一項名為麥克阿瑟-貝茨交際發展量表(CDI)的調查。CDI是發展心理學家用來評估嬰兒和兒童語言發展的標準工具。然後他和他的團隊查看了觀看電視的時間(以及其他活動)與語言能力(透過CDI衡量)之間是否存在統計關係。關鍵在於:他們只包括了觀看電視內容完全嬰兒導向節目的嬰兒。也就是說,專門為0至2歲嬰兒設計的電視節目。如果嬰兒觀看的是其他型別的電視節目,則不包括在研究中。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他們發現,與那些與父母一起閱讀頻率較低的人相比,每天至少閱讀一次與8至16個月大的嬰兒在CDI上的得分增加七分有關,而17至24個月大的嬰兒則增加近十二分。如果父母每天至少給孩子講一次故事,而不是較少頻率地講故事,那麼他們孩子在CDI上的得分對於較小的嬰兒高出近六分半,對於較大的嬰兒則高出七分以上。更頻繁閱讀或更頻繁聽故事的孩子在語言發展測試中得分更高可能並不令人驚訝。(有趣的是,音樂聆聽與語言發展之間沒有統計相關性)。

關鍵在於:對於平均每天觀看嬰兒導向電視(包括這些節目的DVD版本)的8至16個月大的嬰兒來說,每小時,他們可以預期他們在CDI上的得分會降低十七分。讓我再說一遍:平均每天每小時,這些孩子觀看電視與語言習得指標的十七分下降有關。

你可能會爭辯說,這種相關性可能僅僅是因為給孩子播放這些節目的父母可能在更普遍的意義上也不太有動力去鼓勵孩子的語言發展。也許這些父母整體育兒技能較差。研究人員試圖透過考慮與親子互動相關的資料來在統計學上控制這一點。像往常一樣,相關性應謹慎對待,這只是來自大量文獻中的一項研究。儘管如此,這項研究與其他研究相結合,已導致美國兒科學會建議0至2歲的兒童完全不要看電視。

但電視並非全盤皆壞。《芝麻街》和《羅傑斯先生的鄰居》等節目脫穎而出,成為希望的燈塔,在煤海中閃耀的鑽石。至少對於兩歲到五歲的兒童來說是這樣。

2001年,丹尼爾·R·安德森發表了一項名為“重訪研究”的大規模縱向研究結果,作為兒童發展研究學會專著。首先,他們評估了學齡前兒童(2-5歲)的電視習慣。然後,他們在十年後,當這些孩子上高中時,重新聯絡了其中的570名兒童。他們評估了他們當前的(青少年)媒體使用情況,以及他們在英語、科學和數學方面的成績、課外閱讀習慣、創造力、攻擊性、課外活動參與度、酒精和香菸的使用以及自我形象。

他們發現,除其他外,3至5歲觀看《芝麻街》的兒童比觀看其他電視節目甚至不看電視的兒童在高中時擁有更大的詞彙量。這種影響不能用性別、家庭規模或父母的教育程度來解釋。特別是,來自低收入社群的學齡前兒童,觀看《芝麻街》的比不觀看《芝麻街》的同齡人更具入學準備。與同齡人相比,觀看《芝麻街》的孩子在科學和英語方面成績更高,總GPA更高,閱讀更多書籍,更重視成就,並且被認為更具創造力。在學齡前觀看《芝麻街》的男孩在高中時被認為攻擊性較弱;女孩更可能參加課外藝術課程。

對於那些小時候觀看《羅傑斯先生》的人也觀察到了類似的效果,但對於那些在學齡前觀看其他非教育電視節目的人則沒有觀察到。

重要的是,學齡前兒童觀看的電視的教育內容比他們觀看電視的總量更能預測他們未來的高中生成功。“電視媒體並非同質或單一的,觀看的內容比原始數量更重要,”安德森說。“媒介不是資訊:資訊才是。”

裡德·拉爾森在對安德森專著的評論中直言不諱地說:“教育電視有效:它與發展和行為有著持續、長期的積極關係。”

Zimmerman FJ, Christakis DA, & Meltzoff AN (2007). 2歲以下兒童媒體觀看與語言發展之間的關聯。《兒科雜誌》,151 (4), 364-8 PMID: 17889070

Anderson DR, Huston AC, Schmitt KL, Linebarger DL, & Wright JC (2001). 幼兒時期觀看電視與青少年行為:重訪研究。《兒童發展研究學會專著》,66 (1) PMID: 11326591

圖片來源:Flickr/See-ming Lee

Jason G. Goldman is a science journalist based in Los Angeles. He has written about animal behavior, wildlife biology, conservation, and ecology for 大眾科學, Los Angeles magazine, the Washington Post, the Guardian, the BBC, Conservation magazine, and elsewhere. He contributes to 大眾科學's "60-Second Science" podcast, and is co-editor of Science Blogging: The Essential Guide (Yale University Press). He enjoys sharing his wildlife knowledge on television and on the radio, and often speaks to the public about wildlife and science communication.

More by Jason G. Goldm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