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窮人缺乏心理能力,以及為什麼他們需要幫助

在世界各地,窮人面臨著日益艱難的選擇;是為退休儲蓄還是送孩子上大學,是購買二手車以滿足基本交通需求還是為孩子購買教育材料。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在《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上,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在世界各地,窮人面臨著日益艱難的選擇;是為退休儲蓄還是送孩子上大學,是購買二手車以滿足基本交通需求還是為孩子購買教育材料。在某些情況下,選擇可能會讓人感到痛苦,例如,決定是支付下一頓飯的費用還是為骨折的手臂接受治療。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和華威大學最近在《科學》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儘管窮人可能已經在承受做出艱難經濟選擇的困難,但他們實際上可能正面臨著雙重打擊,即缺乏足夠的認知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來做出這些選擇。這項研究很重要,因為它指出了一個惡性迴圈——貧窮會導致認知缺陷和糟糕的選擇,反過來又會加劇貧困。在一個收入不平等現象普遍存在,並且頂層人士越來越多地操縱系統以損害底層人士利益的世界中,它具有重要的政策含義。

正如摘要和導言明確指出的那樣,貧困已經與糟糕的決策結果相關;從遵守藥物治療方案到按時填寫表格,無所不包

多項研究表明,貧困與適得其反的行為之間存在相關性。窮人較少使用預防性醫療保健 (1),不遵守藥物治療方案 (2),遲到且不太可能遵守預約 (3, 4),生產力較低 (5),不太注意孩子 (6),並且財務管理能力較差 (7-9)。這些行為本身就令人擔憂,但它們尤其令人擔憂,因為它們會進一步加劇貧困。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哪些因素可能是造成這種行為的原因?外部經濟和社會因素肯定會發揮作用,但該研究反而提出,心理能力的下降可能負有更大的責任。作者的研究結果基於著名的研究,這些研究表明了意志力消耗現象。心理學家羅伊·鮑邁斯特寫了一本書,表明意志力和決心可能是一種有限的資源,通常會因營養不良和腦力消耗等因素而耗盡。目前的作者的結論很簡單;在面臨更嚴峻的經濟和其他選擇時,窮人的意志力比富人消耗得更多。這使他們陷入更深的貧困,從而引發一個痛苦的反饋迴圈。

為了調查這種現象,作者進行了兩個非常不同但互補的實驗。在一項研究中,他們以新澤西州一家購物中心的購物者為目標,他們的家庭收入中位數從 70,000 美元到 20,000 美元不等,其中較低的數字代表了美國家庭收入的最低三分之一。然後,他們給這些購物者一系列假設性的經濟挑戰,要求他們做出艱難的財務選擇;例如,其中一個問題問他們,如果他們的汽車面臨昂貴的維修工作,他們會怎麼做。他們會一次性支付所有費用,分期付款還是將維修推遲到以後?此外,經濟挑戰被分為“困難”或“容易”,具體取決於參與者必須花費在維修上的金額(150 美元對 1500 美元)。在要求購物者考慮這些情況後,他們接受了兩個標準的認知測試。其中一項測試稱為瑞文矩陣測試,參與者必須選擇一個缺失的形狀來填補空間空白。另一項測試測試的是做出快速決策的能力。兩項測試都是非語言的,因此不依賴於識字能力或教育水平。

結果令人深思。儘管富裕和貧窮的購物者在“簡單”挑戰下的表現幾乎相同,但在“困難”挑戰之後,他們的表現明顯不同。這意味著很明顯;參與者面臨的經濟決策(就涉及的金額而言)越困難,他們消耗的認知能力就越多,他們在測試中的表現就越差。與這種趨勢保持一致,年薪六位數的人可能會消耗更少的認知資源。

 

第二個實驗非常不同,研究了印度泰米爾納德邦的 150 名農民。對這些人進行了相同的兩項測試,控制了諸如壓力水平(基於血液測試)和營養狀況等混雜因素。測試在收割前和收割後各進行一次。假設是,農民在收割前面臨著更艱難的選擇,那時農作物產量和收入都不確定,但一旦收割後,他們的選擇就會變得更容易、更簡單。

同樣,結果與新澤西州購物者的結果相呼應。在收割前,農民似乎消耗了他們的認知能力,並且在準確性、響應時間和錯誤率方面在困難任務中表現不佳。收割後,他們的情況有所好轉。此外,研究人員將兩組人的糟糕表現與那些失去了一整夜睡眠的人進行了比較,發現兩者相似。因此,這些結論印證了關於為經濟問題而失眠的說法。

這項研究具有重要的政策意義,其中最重要的是,旨在幫助窮人的政府計劃要麼需要利用認知能力最強的時候,要麼需要“提供”窮人克服艱難經濟選擇所需的缺失認知功能。在這種背景下,以福利計劃和社會保障形式存在的社會安全網是這種認知缺陷的重要最低限度提供者。可以透過簡單的改革來彌補部分認知缺陷,例如讓窮人在早上(認知能力較高時)填寫表格或向他們傳送關於重要貸款或費用的提醒。社會計劃可以利用在農民案例中展示的認知能力的自然週期,並可以相應地安排干預時間;在颶風等自然災害之後尤其如此,當人們飽受身體和精神上的疲憊困擾時,認知缺陷尤其嚴重。儘管研究沒有提及這一點,但我還是想起了其他實驗,證明了糖分補充對決策能力的積極影響;因此,一種解決方案可能僅僅是讓窮人在做出艱難決策時獲得廉價的、富含糖分的食物,如軟糖熊。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馬蒂亞·森在他的著作《以自由看待發展》中描述了他重要的“能力”理論。森的基本論點是,僅僅為人們提供機會是不夠的,因為出於各種內部和外部原因,許多人沒有利用這些機會的基本能力。這項新研究的重點是這些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種——內在認知能力。它指出窮人面臨著一個嚴重的惡性迴圈,他們在做出艱難決策時耗盡了認知能力,從而導致更糟糕的經濟狀況,進一步消耗他們的腦力資源。該研究的結論很簡單;由於他們的處境,窮人只是更不專注,精神更加疲憊,更加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並且更無法做出有助於他們福祉的決策。他們需要幫助。

參考文獻:貧困阻礙認知功能;Anandi Mani, Sendhil Mullainathan, Eldar Shafir, Jiaying Zhao,《科學》,2013, 341, pp. 976-980

Ashutosh Jogalekar is a chemist interested in the history, philosophy and sociology of science. He is fascinated by the logic of scientific discovery and by the interaction of science with public sentiments and policy. He blogs at The Curious Wavefunction and can be reached at curiouswavefunction@gmail.com.

More by Ashutosh Jogaleka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