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驚訝的提前宣佈,201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希格斯玻色子

在令人震驚的、早於預期的決定中,這是這個莊嚴機構113年曆史上的首次,斯德哥爾摩諾貝爾獎委員會今天宣佈將201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希格斯玻色子。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之前的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在令人震驚的、早於預期的決定中,這是這個莊嚴機構113年曆史上的首次,斯德哥爾摩諾貝爾獎委員會今天宣佈將201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希格斯玻色子。原定於10月8日宣佈,但卻提前了一週多。日期的改變與一直以來對這個令人垂涎的獎項的提名所保守的秘密一樣。該獎項的授予立即引發了激烈的爭議和猜測,不僅因為其提前宣佈,還因為獲獎者的高度非常規性質。

諾貝爾物理學委員會主席拉斯·布林克教授表示,該決定的驅動原因很簡單:為了平息自去年7月發現該粒子以來,一直瀰漫在科學界關於功勞分配和署名的激烈爭論。“自從去年發現玻色子以來,這場爭論變得如此個人化,我們感到震驚和沮喪,”布林克教授說。“科學家和媒體並沒有專注於這一發現本身——該發現被一致認為是期待已久的突破——而是痴迷於誰應該獲得榮譽,應該有一人、兩人、四人還是六人獲得該獎。我們發現,物理學這門美麗的學科正被這種持續的爭吵所撕裂。這不再是關於科學的,而是一場選美比賽。”

面對著決定到底該將獎項頒給誰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無論結果如何,這一決定都將引起爭議——並且對人們如此痴迷於人而非粒子感到沮喪,委員會採取了激進但經過深思熟慮的步驟,完全將人類從獎項中排除。“這個決定很艱難,但我們考慮了很久,最終達成了共識。我們說,看,這真的不是關於理論家或實驗家的,這真的關於粒子;這個基本的、包羅永珍的粒子,它支撐著物質的存在,”委員會成員、粒子物理學家拉斯·貝里斯特倫教授解釋說。“沒有人否認預測粒子並建造大型強子對撞機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們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和創造力。但是,既然這個故事真正的英雄是玻色子本身,為什麼不把人類完全排除在外呢?因此,我們決定表彰在這個故事中真正重要的事情。”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絕非易事的是,這種對傳統的徹底背離;一位選擇匿名的委員會成員透露,沒完沒了的深夜會議、爭吵,以及客觀、冷靜的分析前所未有地中斷了自豪而有缺陷的人類決策過程,迫使她去看心理治療師。另一位成員透露,“雖然我意識到科學是一個非常人性化的過程,但在這種情況下,真正讓我抓狂的是其中的‘人性’部分。”

因此,希格斯玻色子成為第一個在任何領域獲得諾貝爾獎的粒子,也是第一個非人類實體。由於顯而易見的原因,無法對該粒子進行採訪,媒體看到的反而是一個顯示其存在的凸起的圖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公關部門的一位成員還穿著一個巨大的、軟綿綿的希格斯服裝,他盡力模仿這個轉瞬即逝的粒子的行為,從房間的一端飛奔到另一端,藏在窗簾後面又出現,並氣喘吁吁地回答有關規範對稱性和真空漲落的問題。記者們還觀看了一段顯示產生希格斯粒子的粒子碰撞的影片;然而,由於這種效應是統計性的,因此沒有人能夠確定那次特定的碰撞與這一突破有任何關係。

七位人類候選人(五位理論家和兩位實驗家)對這一令人驚訝的宣佈做出了不同的反應。對這項發現投入最多的彼得·希格斯博士有如下話要說:“我為我的同名玻色子感到非常高興。我很高興它因這一獨特的榮譽而得到認可。我同意這與人無關,而是與科學有關,我謙卑地提交……該死的,我應該贏得那個該死的獎。”其他人的看法則更具哲學性。實驗團隊的一位主要科學家自言自語地說,“當我考慮這個問題時,我意識到我們自己也不過是這個無休止加速的宇宙中的粒子和場。星系中心的巨大黑洞以尤利西斯海妖的精神召喚著我們,我們的思想此刻正被宇宙巨獸的內在所誘惑和蹂躪……”。這時,這位眼神呆滯的科學家被一些家人迅速送進了一輛等候著的汽車。

將該獎項授予玻色子也使得提名一位在12月進行傳統諾貝爾講座的演講者變得困難。經過又一輪投票,決定只是讓舞臺空置一個小時,讓周圍無處不在的希格斯場來發言。布林克教授說:“在這一個小時內,觀眾將被要求保持完全沉默,閉上眼睛,並嘗試想象他們大腦中的希格斯玻色子如何產生導致嫉妒、慾望和失望想法的神經訊號。很難想象還有什麼能更好地致敬這個非凡的粒子。”

注意:如果還不清楚,這篇文章是諷刺和幽默的。我並不認為諾貝爾獎很快會頒發給非人類實體。與此同時,那些加深我們對生命和宇宙理解的傑出男士和女士將繼續贏得像諾貝爾獎這樣當之無愧的獎項。這篇文章的真正目的是透過諷刺來強調一個事實:真正重要的是發現本身。正如理查德·費曼在獲得該獎項後所說的那樣,“我已經獲得了獎項。獎項是發現事物的樂趣,是發現時的興奮感……”

Ashutosh Jogalekar is a chemist interested in the history, philosophy and sociology of science. He is fascinated by the logic of scientific discovery and by the interaction of science with public sentiments and policy. He blogs at The Curious Wavefunction and can be reached at curiouswavefunction@gmail.com.

More by Ashutosh Jogaleka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