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與種族:證據的遙遠足跡

尼古拉斯·韋德的書籍《麻煩的遺產:基因、種族與人類歷史》的書評。在這本書中,《紐約時報》科學撰稿人尼古拉斯·韋德提出了兩個簡單的前提:首先,我們應該停止僅僅將文化視為人口和個體之間差異的決定因素;其次,那些聲稱種族僅僅是社會建構的人正在忽視日益重要的現代遺傳學和科學的研究發現。 [...]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編者注:在社交媒體上對這篇文章提出批評後,大眾科學釋出了此宣告。]

尼古拉斯·韋德的書籍《麻煩的遺產:基因、種族與人類歷史》的書評。

在這本書中,《紐約時報》科學撰稿人尼古拉斯·韋德提出了兩個簡單的前提:首先,我們應該停止僅僅將文化視為人口和個體之間差異的決定因素;其次,那些聲稱種族僅僅是社會建構的人正在忽視日益重要的現代遺傳學和科學的研究發現。貫穿全書的主線是“人類進化是近期的、豐富的和區域性的”,這導致了人類群體之間明顯的差異和分類的產生。我們如何處理這些證據應該始終是社會辯論的主題,但證據本身不能被忽視。

這基本上是本書的要點。值得在開始時指出的是,韋德在任何時候都沒有淡化文化和環境在決定社會、認知或行為差異方面的作用——事實上,根據我的統計,他至少十次提到文化是一個重要因素——但他所說的只是,基於基因組學和測序的爆炸性增長所支援的各種科學研究,我們現在需要認識到這些差異存在強大的遺傳成分。

這本書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詳細描述了種族概念被可憎的種族主義者和精英主義者,從社會達爾文主義者到國家社會主義者,用於許多可怕和不正當的用途。韋德提醒我們,雖然這些作惡者對種族有著根本性的誤導和荒謬的定義,但這並不意味著種族在現代形態中不存在。這一部分還明確區分了科學事實與我們人類決定如何處理它的區別,並告訴我們,一個想法不應該因為殺人暴君可能扭曲了它的定義並用它來奴役和殘害他們的同胞而成為禁忌。

本書的第二部分實際上是故事的核心,韋德在這裡的立足點相對穩固。他詳細介紹了基於串聯 DNA 重複序列和單核苷酸多型性 (SNP) 等工具的各種研究,這些研究表明,不同人群之間存在非常明顯的遺傳差異,這些差異決定了身體和心理特徵。許多導致這些差異的基因在過去五千年左右的時間裡都受到了選擇,駁斥了人類自從定居到農業社會以來就“停止進化”的觀點。對我來說,種族是真實存在的,最引人注目的證據來自於當你要求計算機演算法以公正的方式根據基因的差異和相似性進行聚類時,這些統計程式始終將五大人種確定為基因上截然不同的群體——白種人、東亞人、非洲人、美洲原住民和澳大利亞原住民。很少有人會否認不同大陸的人們在膚色或身高之類的特徵背後存在明顯的遺傳基礎,但韋德在這裡的成就是清楚地解釋了,不僅是一個或兩個基因決定了這些特徵,而是基因的組合——其中許多基因的影響並不明顯——區分了種族。他強調的另一點是,即使基因頻率的微小差異也可能導致顯著的表型差異,因為存在累加效應,因此將這些差異歸結為百分比,然後解釋這些數字可能會產生很大的誤導。

韋德還駁斥了許多主要思想家的觀點,他們寧願幾乎完全由文化來定義差異——這些人包括斯蒂芬·傑伊·古爾德,他認為人類在過去一萬年中進化得非常少(正如韋德指出的那樣,自從現代人類出現在地球上以來,大約 14% 的基因組一直在積極選擇之下),以及理查德·萊沃廷,他秉持著一個眾所周知的觀點,即個體內部差異相對於個體間差異的優勢使得任何關於種族的討論都毫無意義。正如韋德透過引用可靠的研究表明的那樣,這種觀點是完全錯誤的,因為即使人群之間存在微小的差異,也可能轉化為身體、心理和社會特徵方面的巨大差異,這取決於所涉及的等位基因;因此,萊沃廷及其追隨者經常懇求群體間差異“僅為 15%”,最終基本上變成了透過數字進行混淆。賈雷德·戴蒙德的著作也受到了仔細的審視和批評;戴蒙德認為,最近進化出的瘧疾抗性基因的存在可以作為種族的一個可疑論據,這充其量是過於簡單化,最壞的情況是稻草人論證。 關鍵在於,僅僅因為可以有不止一種方法來定義種族,或者因為種族定義似乎在其邊緣變得模糊不清,並不意味著種族不存在,也沒有好的方法來解析它。

本書的最後一部分可能被認為更具爭議性,因為它主要涉及遺傳學對認知、社會和人格特質的影響,並且更具推測性。然而,韋德充分意識到了這一點,並且也認為“推測當然沒有什麼錯,只要其前提明確”,這句話可以成為科學家信條的一部分。問題的關鍵是要合乎邏輯地問,如果基因確實解釋了身體差異,為什麼基因也不能解釋種族之間心理和社會差異。問題在於,雖然這個假設是有效的,但目前的證據很少。因此,韋德在第三部分中處理的一些主題在證實方面確實很模糊。例如,人們充分思考了一組行為和遺傳因素是否可能使西方比東方發展得更快,並在其公民中灌輸了有利於物質成功的特質。然而,韋德也明確指出,“進步”並不意味著“優越”;他所做的毋寧說是篩選證據,並詢問其中一些證據是否可以解釋社會系統中更復雜的差異。同樣,雖然種族之間在智商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但必須認識到智商的侷限性,但更重要的是應該認識到智商並不能說明一個人比另一個人“更好”或“更差”;事實上,這個問題毫無意義。

韋德對探索遺傳對認知能力和人格特質的影響也採取了類似的方法;顯然,正如他所認識到的,關於這個主題的證據才剛剛出現,因此尚無定論。他研究了基因對語言、互惠和施加懲罰傾向等不同屬性的影響。這一討論清楚地表明,我們才剛剛開始,在不久的將來還有許多領域將被揭示;例如,某些酶基因與攻擊性或友善行為之間存在誘人的聯絡,這僅僅是剛剛出現。韋德寫到的一些其他範例,例如阿什肯納茲猶太人的高智商、黑猩猩和人類社會之間基因驅動的對比以及西方的崛起,都很有趣,但已被史蒂文·平克、格雷格·科克倫和格雷戈裡·克拉克等作者所涵蓋。如果我對這本書有批評意見,那就是韋德為了涵蓋廣泛的領域,有時會輕視對催產素和激素影響等有趣主題的研究。但他明確指出的是,該領域的研究機會絕對令人興奮,科學家不應出於政治原因而對這些主題畏首畏尾。

總的來說,我發現這本書研究得非常透徹,文筆周密,論證客觀。韋德借鑑了多個來源,包括同行評審的文獻和其他思想家和科學家的著作。韋德引用的許多研究人員的工作使寫作具有權威性;另一方面,在需要或指出推測的地方,他通常會明確指出是推測。其中一些推測,例如遺傳學對整個社會行為的影響,非常牽強,但我看不出有任何理由根據我們對基因在群體中傳播的瞭解,就應該完全否定它們。至少,它們可以作為值得思考、討論和檢驗的合理假設。科學是關於思想,而不是答案。

但這本書的真正教訓不應被我們忽視:一個科學主題不能因為其發現可能在社會或政治上引起爭議而被宣佈為禁區或粉飾;正如韋德指出的那樣,“一個論題是否可能在政治上具有煽動性,不應影響對其科學有效性的評估。”他以核物理學為例,這是一個很好的類比;對原子的瞭解既可能導致破壞,也可能促進進步,但沒有這種瞭解,仍然會有破壞。更重要的是,人們無法隱藏科學的成果;如何將它們用作社會或政治政策的工具是一個原則問題,應該與科學本身脫鉤。事實上,瞭解事實為我們做出進步的決策提供了明確的基礎,併為我們提供了強大的武器,以擊敗那些會利用偽科學來支援其可疑主張的煽動者的邪惡目標。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同意韋德的觀點,即使種族之間的遺傳差異成為科學事實,也根本不意味著我們會立即淪為 19 世紀的種族主義;我們的道德指南針已經決定了那個特定潮流的方向。

最終,韋德的論點是關於知識的透明度。他告誡一些批評者——尤其是某些自由派學者和美國人類學協會——他們信奉一種“唯文化論”哲學,這種哲學越來越不符合科學事實,並且主要是為了政治正確性和僵化的世界觀而設計的。我不認為自由派學者是唯一對此態度感到內疚的人,但他們中的一些人肯定接受了它。然而,自由派學者也一直以自己是科學真理的客觀檢驗者而自豪。韋德正確地指出,他們應該與我們所有人攜手合作,以同樣的批判性和誠實的態度來檢驗最近關於種族和遺傳學的證據。無論它揭示了什麼,我們可以確信,作為人類,我們將盡最大努力不讓它損害我們同胞的事業。畢竟,我們所有人首先是人類,其次才是科學家。

此書評的修改版本首次發表於 Amazon.com。

更新:我的《大眾科學》部落格同事埃裡克·邁克爾·約翰遜發表了一篇極具個人風格且文筆優美的書評。我碰巧不同意埃裡克對這本書的評價——並且認為在一個重要層面上,這場辯論是關於科學中推測的價值——但我欣賞他對它的看法。同樣令人遺憾的是——儘管這幾乎不足為奇——不加掩飾的種族主義者、白人至上主義者和神創論者正在利用這本書來支援他們的觀點。這不是有爭議的作品第一次被極端邊緣人士劫持。現在也應該指出,任何迎合這種邊緣人群的評論都將被立即刪除,評論者將被禁止發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