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在“四足動物動物園”部落格上,關於蚓蜥的文章一直不夠多。事實上,我唯一一次詳細撰寫關於它們的文章是在2008年(和2012年)的愚人節文章中,其中(咳嗽)它們被令人信服地證明是哺乳動物的真正祖先。實際上,蚓蜥——俗稱蟲蜥——是高度特化的地下有鱗目動物;也就是說,它們與蜥蜴和蛇屬於同一類雙孔亞綱爬行動物。大約140種現存的蚓蜥物種棲息在熱帶美洲、西亞、西班牙、葡萄牙和非洲部分地區。大多數(但並非全部)是無肢的;它們眼睛和耳朵退化,身體明顯分節,通常有一個龍骨狀或鏟狀的吻部。“amphisbaenian”這個詞的發音聽起來像 ‘am-fis-bay-nee-an’。
我記得在其中一篇瞼虎科文章(見下文連結)中說過,最早激發年輕的達倫·奈什的爬行動物影像之一,是艾倫·梅爾為菲利普·惠特菲爾德1983年出版的《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一書創作的非凡且有時出色的繪畫作品,那是我最喜歡的童年書籍之一(Whitfield 1983)。蚓蜥只在那本書中佔據了一頁插圖,但在插圖的六個物種中,我們看到了……這個(如下):梅爾描繪的索馬利亞稜吻蚓蜥或角狀蚓蜥 Agamodon anguliceps。這到底是什麼? 如果你對奇異、冷門的動物感興趣,這是一張引人注目的影像。
Agamodon 是一種短頭蚓蜥科動物,要找到它的好影像或相關資訊真的不容易。實際上,關於蚓蜥的優質資源並不多:它們在爬蟲學書籍中往往只是被簡要介紹,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你需要查閱更專業的資料。我特別推薦偉大的卡爾·甘斯撰寫的幾篇綜述(Gans 1969, 1974, 2000, 2005)。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能夠延續下去。
目前已識別出六個“科級”蚓蜥類群,快速瀏覽這些類群將作為蚓蜥多樣性的速成課程。佛羅里達蚓蜥科,以來自佛羅里達州的 Rhineura floridana 為代表,擁有扁平的鏟狀吻部,在大多數研究中是剩餘蚓蜥的姐妹群(Conrad 2008, Vidal et al. 2008, Gauthier et al. 2012, Pyron et al. 2013)。已知有幾種佛羅里達蚓蜥科的化石,其中最古老的(Plesiorhineura)來自古新世。兩足蚓蜥科——唯一擁有肢體的類群(且僅限於墨西哥)——可能與盲蚓蜥科非常接近(Conrad 2008, Vidal et al. 2008),盲蚓蜥科目前僅在地中海邊緣地區獨有,但在英國、法國和比利時的始新世地層中發現了化石代表。來自古巴的形態學上不引人注目的蚓蜥 Cadea blanoides 最近被確定為 Blanus 的姐妹分類群,引發了關於蚓蜥生物地理學的有趣問題(Vidal et al. 2008)。Cadea 已被賦予了自己的“科”:卡代蚓蜥科。
蚓蜥科(注意:術語“蚓蜥科”和“蚓蜥”不可互換)分佈於非洲和南美洲,包括大多數熱帶蚓蜥,而短頭蚓蜥科是非洲和中東的短頭蚓蜥,它們都具有與頜骨邊緣融合的強大牙齒。Gauthier et al. (2012) 將蚓蜥科 + 短頭蚓蜥科分支命名為非洲蚓蜥類群。有關蚓蜥系統發育和多樣性的實質性綜述,請參閱 Kearney (2003)。
蚓蜥的生物學、行為和功能形態學是特別令人感興趣的領域,並且已經撰寫了很多關於它們的文章。所有物種都是食肉動物,捕食節肢動物、蠕蟲和小 vertebrates。它們在隧道中捕捉動物,通常透過彎曲身體將它們按在隧道側面來使其無法動彈。一些蚓蜥,例如大型南美洲 Amphisbaena 物種,捕食出奇大的獵物,並且經常殺死其他爬行動物以及齧齒動物。當捕獵地表動物時,蚓蜥會張開嘴向前猛撲,用強有力的咬合抓住獵物,然後將其拖入地下。或者,它可能會從獵物身體上撕下一塊肉,有時會在最初抓住後用力扭動。蚓蜥會返回到失去活動能力或死亡的獵物,甚至有人認為它們可能會從躺在地表上的屍體上進行腐食。
蚓蜥與其他有鱗目動物的確切關係長期以來一直存在爭議。已經發表了幾種截然不同的假設,關於這個主題可以說的太多了,所以我暫時故意避免討論它。
如果您希望看到對蚓蜥進化、多樣性和生物學的全面綜述——抱歉,這不是。但我會在適當的時候再談論它們,至少“四足動物動物園”現在有了比戲仿更多的關於它們的內容。
“四足動物動物園”現在對有鱗目動物的多樣性進行了一些相當合理的介紹……但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
蛇蜥科和蚓蜥
蚓蜥與哺乳動物的起源(4月1日文章!)
壁虎類
蜥蜴類
新森林爬行動物中心(關於 Zootoca 和 Lacerta)
鬣蜥類
石龍子類和盾蜥類
蛇蜥類
我昨天在動物園看到了什麼...(更多關於科莫多巨蜥的簡短評論)
蛇類
參考文獻 - -
Conrad, J. L. 2008. 基於形態學的有鱗目(爬行動物)的系統發育和系統學。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公報 310, 1-182.
Gans, C. 1969. 蚓蜥 – 專門為穴居生活而進化的爬行動物。Endeavour, 28, 146-151.
- . 1974. 生物力學:脊椎動物生物學方法。Lippincott (費城).
- . 2000. 蚓蜥。在 Cogger, H. G., Gould, E., Forshaw, J., McKay, G. & Zweifel, R. G. (顧問編輯) 動物百科全書: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兩棲動物。Fog City Press (舊金山), pp. 650-655.
- . 2005. 世界蚓蜥的清單和書目。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公報 289, 1-130.
Gauthier, J. A., Kearney, M., Maisano, J. A., Rieppel, O. & Behlke, A. D. B. 2012. 組裝有鱗目生命之樹:來自表型和化石記錄的視角。皮博迪自然歷史博物館公報 53, 3-308.
Kearney, M. 2003. 基於現生和化石形態學證據的蚓蜥(鱗龍超目:有鱗目)系統學。爬蟲學專著 17, 1-74.
Vidal, N., Azvolinsky, A., Cruaud, C. & Hedges, S. B. 2008. 透過跨大西洋漂流形成的熱帶美洲穴居爬行動物。生物學快報 4, 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