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貘日,2015年

我剛得知(感謝 Marko Bosscher)今天(4月27日)是世界貘日,這是一年一度的活動,世界各地的人們齊聚一堂,慶祝我們勇敢的、長著鼻子、奇蹄目的夥伴,我們的目標是透過籌集資金和銷售以貘為主題的商品,提高人們對貘保護的意識。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我剛得知(感謝 Marko Bosscher)今天(4月27日)是世界貘日,這是一年一度的活動,世界各地的人們齊聚一堂,慶祝我們勇敢的、長著鼻子、奇蹄目的夥伴,我們的目標是透過籌集資金和銷售以貘為主題的商品,提高人們對貘保護的意識。檢視世界貘日網站以獲取更多資訊(並在Twitter上關注@worldtapirday)。我沒有任何特別的以貘為主題的 готово的東西——抱歉,這個活動有點突然——但好訊息是,Tet Zoo 已經在之前的很多場合報道過貘,而且我相信您會想回顧一下過去說過的內容……

巨型、犀牛大小的化石貘。早在 2009 年在 Tet Zoo ver 2,我簡要思考了關於Tapirus augustus,一種來自亞洲更新世的非常大的化石貘,長期以來被稱為Megatapirus(一個分類群,可惜後來淪為同義詞)。 一個 T. augustus 的頭骨長 53 釐米,公平地說,這與現存貘物種的頭骨相比並不算特別大(馬來貘 T. indicus 的頭骨可以長約 42 釐米)。 然而,一些其他的遺骸顯然表明體型更大,以至於人們認為其總長度為 3.5 米,肩高為 1 米,在這種情況下,顯然存在比現存物種更大的個體。

貘有豐富的化石記錄,涉及大量已滅絕的物種:還有幾個已滅絕的屬,其中一些屬與貘屬的關係比其他屬更密切。 我仍然需要在某個時候詳細介紹已滅絕的貘,總有一天我會的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當貘攻擊時。像所有大型動物一樣,貘可能非常危險。 它們是犀牛的近親(人們普遍認為犀牛是非常可怕、危險的動物),它們強壯、快速且敏捷,並且配備了強有力的下顎和突出的門牙和犬齒。 一隻野生的巴西或南美貘 T. terrestris 在一次攻擊性遭遇後殺死了一名農民(Haddad et al. 2005),前哥斯大黎加環境和能源部長、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卡洛斯·曼努埃爾·羅德里格斯·埃昌迪在 2006 年在科爾科瓦多國家公園遭到一隻中美貘 T. bairdii 的襲擊。 Tet Zoo ver 2 這裡對這些案例進行了一些討論。

多年來,一些人曾與圈養的貘發生過不愉快的近距離接觸,我也曾在此寫過這些事件。 2013 年 8 月,一名年輕女孩和她的母親都在都柏林動物園被一隻圈養的巴西貘嚴重咬傷,我在這裡討論了這件事。 更廣為人知的是 1998 年在俄克拉荷馬動物園發生的事件,當時一隻雌性馬來貘對一位非常不幸的個人造成了難以置信的、改變人生的傷害。 經常閱讀 Tet Zoo 的讀者會知道,Tet Zoo 最終託管了大量關於此事件的細節,因為涉事女性在評論中講述了她的經歷…… 在這裡閱讀她的說法(並務必閱讀以下評論)。 警告:膽小者慎入。 應該指出的是,幾乎所有這些貘的襲擊事件都涉及帶著幼崽的母親。

貘作為已滅絕動物面部形態的模型。 貘的面部解剖結構是特殊且非凡的。 一組奇特的骨骼特徵(包括縮小的、升高的鼻骨、一些面部骨骼上的深骨凹陷、擴大的、回縮的鼻孔開口以及拉伸的前頜骨)與短而靈活的proboscis(長鼻)的發展同步進化。

根據我們對貘面部解剖結構的瞭解,我們可以觀察各種化石動物的頭骨,並判斷這些動物是否也長有長鼻。 貘幫助我們確定蜥腳類恐龍是否長有長鼻(它們幾乎肯定沒有),它們也幫助了已滅絕的哺乳動物,如某些巨犀科犀牛(我以為我曾在某個時候寫過關於它們的部落格,但似乎我沒有)。 貘也有助於理解奇怪的、已滅絕的南美南方有蹄目動物——我應該在不久的將來重新審視的一個類群。

你聽說過新的貘嗎? 眾所周知,現存有四種貘(T. terrestrisT. bairdiiT. pinchaqueT. indicus)。 然而,在 2007 年,哺乳動物學家/靈長類動物學家兼作家馬克·範·羅斯馬倫宣佈他發現了一種新的疑似貘物種,他稱之為 anta-pretinho 或 T. pygmaeus。 我在 Tet Zoo ver 2 上寫過關於這件事的部落格(這裡)。 馬克在 2013 年出版的一本書中發表了這個名稱,但後來有人認為他在確定新名稱時使用的關鍵標本是一隻幼年 T. terrestris

快進幾年,在 2013 年,馬里奧·科祖爾和同事發表了他們對 T. kabomani 的描述,這是一種新的小型貘物種,可能廣泛分佈於南美洲北部(Cozzuol et al. 2013)。 儘管最近才被確認為有效發現,但這種物種的標本實際上是西奧多·羅斯福在 1912 年射殺的,並且自那時以來一直儲存在紐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藏品中。 在這篇 Tet Zoo ver 3 文章中詳細討論了整個故事(以及關於貘分類學和系統發育的更多內容)。 科祖爾人關於 T. kabomani 物種地位的提議並未受到挑戰。 其他一些研究人員想知道有關種群是否真的“足夠獨特”以獲得物種地位(Voss et al. 2014;參見 Cozzuol et al. 2014)。 與此同時,馬克·範·羅斯馬倫認為 T. kabomani 實際上與他的 T. pygmaeus 是同一種動物(Van Roosmalen 2014)。

而且,正如你們中的一些人所知,“你聽說過新的貘嗎?”這件事已成為Tet Zoo podcats體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看; 有商品來證明這一點……

貘確實在河流和湖泊底部行走。 眾所周知,貘是半水生的,許多種群中的個體經常在水中游泳和覓食。 書籍還說,當需要時,它們可以沿著河流、湖泊和水池底部行走——我認為沒有人真正懷疑這一點(而且我知道人們已經在足夠多的場合看到過這種情況),但我仍然認為以清晰、完全明確的方式拍攝到這種行為非常棒。 我在 2014 年 9 月在這裡寫過關於此事件的部落格,並檢視評論以獲取有關貘水下行為的更多資訊。

好了,我們講完了。 世界貘日快樂,請盡您所能傳播訊息,並盡您所能幫助這些最非凡和有魅力的哺乳動物。 為了提醒您我上面提到的 Tet Zoo 文章,它們又在這裡,以列表形式……

最後,請記住我們在這裡是因為今天是世界貘日。 Tapirgirl 的商店在這裡

參考文獻 – -

Cozzuol , M. A., Clozato, C. L. , Holanda, E. C., Rodrigues, F. H. G., Nienow, S., de Thoisy, B., Redondo, R. A. F. & Santos, F. R. 2013. A new species of tapir from the Amazon. Journal of Mammalogy 94, 1331-1345.

- ., de Thoisy, B., Fernandes-Ferreira, H., Rodrigues, F. H. G. & Santos, F. R. 2014. How much evidence is enough evidence for a new species? Journal of Mammalogy 95, 899-905.

Haddad, V., Chagas Assun??o, M., Coelho de Mello, R. & Ribeiro Duarte, M. 2005. A fatal attack caused by a Lowland tapir (Tapirus terrestris) in southeastern Brazil. Wilderness & Environmental Medicine 16, 97-100.

Van Roosmalen, M. G. M 2014. Tapirus pygmaeus Van Roosmalen & Van Hooft in Van Roosmalen, 2013 (Mammalia, Perissodactyla, TAPIRIDAE): proposed confirmation of availability of the specific name and of the book in which this nominal species was proposed (Case 3650). Bulletin of Zoological Nomenclature 71, 84-87.

Voss, R. S., Helgen, K. M. & Jansa, S. A. 2014. Extraordinary claims require extraordinary evidence: a comment on Cozzuol et al. (2013). Journal of Mammalogy 95, 893-898.

Darren Naish is a science writer, technical editor and palaeozoologist (affiliated with the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UK). He mostly works on Cretaceous dinosaurs and pterosaurs but has an avid interest in all things tetrapod. His publications can be downloaded at darrennaish.wordpress.com. He has been blogging at Tetrapod Zoology since 2006. Check out the Tet Zoo podcast at tetzoo.com!

More by Darren Naish
© .